悟來悟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部分,盛唐風流,悟來悟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噶爾?欽陵不顧一切代價發動全部主力,以求全殲李顯所部,真到那時,李顯也不敢擔保己部能順利逃出生天了的。
撤退已是必然之事,可該如何撤退,走那條線路撤退卻甚有講究,非經仔細謀算不可,總的來說,李顯所部要回到大唐疆域有五條路可走:
其一,走松潘入四川,此道路途遙遠不說,且沿途多險阻,甚難速行,就眼下的時間而論,即便是吐蕃人不沿途阻截,李顯所部也無法搶在大雪封山前回到大唐,很顯然,此路不通。
第二條路是走唐蕃古道,經由鄯州(今西寧)過河湟谷地,迴天水,這條路道路相對平坦好走,可惜卻甚難行得通,只因如今的鄯州正被吐蕃大軍圍攻著,左監門衛大將軍高偘手下雖有三萬餘兵力,可也就僅僅只能勉強自保罷了,實難分出兵力來接應東歸的李顯所部,孤軍行去的後果只能是給吐蕃人送功勞罷了。
第三條路是走來時的路,經八寶川回蘭州,這條路線李顯所部最熟悉,走將起來自也是最為便利,奈何這個方向上的吐蕃軍實力最雄厚,就李顯手中這麼點兵力,壓根兒就沒有絲毫突圍的希望,強自要走的話,只能是被吐蕃人包了餃子,連根馬骨頭都未必能剩下。
第四條路最險峻,只因這條通往張掖的道路乃是條崎嶇無比的山路,奇險處處,人馬跋涉其中,稍不留神便有粉身碎骨之厄,這條道上吐蕃軍倒是不多,只要李顯所部能急速繞過伏羅川城,便可逃進綿綿祁連山中,吐蕃軍要想追都難,這條小路原本便是李顯預留下來的最後逃生之路——此路乃是採藥人走的山道,當地人都知之甚少,而李顯之所以能知曉,概因李顯後世讀大學時,曾當過“驢友”,尋幽訪古時,與人結伴行過此路,對一路上的地理情形有所瞭解,走此道極有可能達成出其不意之效果,前提條件是李顯能突破伏羅川一線的吐蕃軍之圍堵,而這,雖說困難,卻並非完全做不到,只需小心謀劃上一番便有可能。
至於第五條道麼,毫無疑問便是剛拿下的崑崙山埡口,只消繞過大非川這個險地便可直奔崑崙山埡口而去,這一路道路雖難行了些,卻勝在沿路幾無吐蕃主力大軍,李顯所部完全可以放馬狂奔,一路衝向于闐,當然了,這指的是吐蕃人沒反應過來之前,依李顯看來,噶爾?欽陵這等智謀之將一旦得知于闐已叛,十有八九會調兵攔阻住這條通道,很顯然,要走此路的話,一是要搶時間,二麼,還得小心謀劃,製造出些假象以迷惑噶爾?欽陵,方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綜合而言,除了第四、第五兩條路成功的把握較大之外,其餘都是死路,也就只有唐蕃古道看起來似乎有那麼一絲極為渺茫的希望,不過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罷,走四條道與第二條道前半段路線相同,都要渡過倒滿河,而走第五條道則需趟過布哈河,兩條河並不同路,後者位於青海湖西北側,而前者則位於青海湖東南角,兩條河流皆屬青海內陸大河,好在此際乃是枯水季節,兩條河流的水都很淺,人馬皆可涉水而過,並不需要搭浮橋,所不同的是倒滿河一線靠近伏羅川城,守衛相對嚴密,而布哈河靠近烏海,剛經歷了一場大戰之後,守備兵力相對薄弱不少。
“報,殿下,西面發現蕃狗一萬餘眾,離我軍還有不到二十里路。”
“報,殿下,北面來敵近萬,已至蕭嶺,距我部尚有十八里!”
沒等李顯思忖好撤退的具體路線與步驟,兩名報馬便已傳回了追兵將至的訊息,無奈之下,李顯不得不中斷了思考,下令全軍趕緊收拾營地,準備接著跟吐蕃人玩貓抓老鼠的遊戲,命令雖下得頗為倉促,可眾軍都早已習慣了這等遊戲規則,行動起來倒也迅速得很,前後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四千餘將士皆已整裝待發。
“全軍聽令,除留七日口糧之外,丟棄一切輜重,急速趕往布哈河口,我們回家去,敢有阻路者,殺!”
趁著眾軍士整理行裝的當口,李顯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先是放飛了通訊用的雄鷹,而後,當著全軍的面,下達了撤兵令。
“殺,殺,殺!”
經歷了半個多月的苦戰之後,一眾將士們早已是歸心似箭,這一聽終於能回家了,自是全都興奮了起來,激昂的喊殺聲震天響起,直衝九霄雲外……
布哈河位於青海湖西北部,發源於祁連山脈支脈疏勒南山曼灘日更峰北麓,大致呈西北--東南流向,極美,如同一條綠色的綢帶般在荒漠草原上蜿蜒流轉,河岸兩邊的大草原乃是吐谷渾著名的夏季牧場,每到春夏相交之際,各部落雲集至此,綠草如茵間,牛羊遍地,一派“風吹草低見牛羊”之美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