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孩子是棵樹,冬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不知道路上有多少岔路和荊棘,走著走著就不耐煩,是經常的事情。不耐煩就會急躁,氣急就會敗壞,敗壞更會氣急,如此迴圈下來,情況已經很難收拾,對自己的信心也大打折扣,甚至又懷疑起自己當初選擇的路來……這樣的失敗,又怎能怨得了命運和別人呢?
任何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有它內在的節奏,就彷彿唱卡拉OK,跟不上或者超過這個節奏都不行,只有和節奏合拍,才能有感覺,才能唱出彩兒。只有耐心可以幫我們尋找和遵循事物發展內在的節奏,只有耐心能幫我們適應事情變化的過程,耐心就是我們內心的方寸,隨時隨處我們都離不開。
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的確,一個凡事都有耐心的孩子,必然不同凡響;一個對孩子隨時都有耐心的媽媽,決不是普通的母親。
耐心也是愛的標誌,如果你的愛人對你沒有了耐心,意味著你們的感情質量開始下滑;如果你對孩子沒有耐心,說明你無意識中還是有些自私。教育孩子,尤其需要家長的耐心,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否則只能如蒙臺索利所言:“因為家長過於迫切地想要讓孩子獲得一個通行證,所以他們只能得到一個劣等的通行證。”
如何才能耐心呢?《大學》裡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靜”和“安”就是耐心的一種狀態,“知止”是“靜”和“安”的前提。“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要多少”和“如何要”。無所事事、心無所求不是“知止”,慾望太多不是“知止”,求勝心切不是“知止”。所以,這三種情況的人都不會有長久的耐心。說到底,耐心是在心裡有一個既定的目標之後,無論情況如何,都該怎樣就怎樣的一種準備。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個細節令人非常難忘,被錯判無期監禁的安迪,建議監獄長向州政府申請圖書撥款,監獄長告訴他不可能,州政府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