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絹紗便宜吧。”
黃娥很討厭豆腐西施這種商人趨利的習慣,她皺著眉頭插話:“可是絹紗可以反覆使用,這宣紙用過一次,恐怕再用不成了……如果讀書人知道我們如此糟蹋好紙,怕又要罵我們侮辱斯文了。”
李三娘啪啪胸口:“嘻嘻,這院裡不是沒讀書人嗎。這樣才好,讓那些酸儒根本想不到,這才是好生意——洗牙沙,這玩意看著量不大,卻跟煤餅一樣,都是細水長流的生意。大郎,我與你十貫錢,夠你做試驗了,做成的生意,算我一份。”
說完,李三娘擔心的看了看時穿——她連續幾嫁,可都嫁的是讀書人。
沒錯的,中國象形文字起源於圖騰祭祀,所以古時候字都是神聖的,一般不容褻瀆。連帶寫字的紙也是神聖的,誰敢糟蹋紙,讀書人會群起而攻之——這要是讓大宋朝讀書人知道,一夥人躲在屋裡用唐代貢紙:宣紙當濾紙,那這一屋子人別想活了。肯定被人罵死。
然而,所謂的技術壁壘是什麼?就是一些人根本不會向那個方面設想,卻偏偏被採用。
滿大宋再找不出第二個不拿神聖的紙當回事的人,其他人哪怕此刻正在時穿的院中,隱約聽到了片言隻語,但他絕想不到需用宣紙來濾過鹽水——真正知道訣竅的人怕被讀書人罵,也絕不敢說出去。
這就是技術壁壘,比什麼保密措施都強。
“就這麼定了,娥娘,跟豆腐西施立契約——咱在她院子裡做活兒,拉上她一份也是必然。屈大,這生意你做嗎?”
“做,怎麼不做!”屈二想了想,一橫心:“雖然蒸發皿是件專業器皿,要的人少點,但架不住用的人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