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0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知道,他也不願惹是生非。

時穿說的是反話。至少對舉人們這樣鄭重要求,那是適得其反的。

不過,時穿這麼做卻另有意圖。

一般來說,舉人都是攪屎棍——這艘坐舟上總共有兩解書生,黃煜這一解書生中,六名舉人公是掏了保護費的,他們家中多數比較富裕,不在乎三個錢兩個錢的收益,更在意這場驚心動魄的在英雄式遭遇,許多舉人公府中已經準備好了花團錦簇的文章,準備今後向同伴炫耀……按舉人公的習性,指望他們保密,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時穿半是威脅,半是利誘的這番話,也不能完全堵住他們的嘴吧。

古代中國是一種奴隸社會,獲得資訊的能力意味著權勢以及本領。常言說“資訊決定判斷”,在愚民體制下,能夠有機會獲得真實資訊,這就意味著掌握權勢,意味著向上爬的機遇比別人多。所以古代中國,書生們的“清談”就是彼此炫耀資訊量——管什麼國家機密,都在一壺酒中彼此高談闊論。

所以時穿這番話,其實並不是要求他們進行保密,恰恰相反,時穿越是強調此事需高度機密,書生們越是巴不得把此事告訴路邊賣饅頭的,以此顯示自己的“博聞”——時穿其實是在變相慫恿書生們,拿玄幻化的遭遇出去吹牛。

這些舉人當中,當然不會全部眾口一詞的炫耀這段遇匪經歷,至少一部分人不會這樣。

比如黃煜那一解中,有四名類似羅望京這樣出身的書生,他們家境比較貧寒,但因為交遊廣闊,平常很受富貴公子的青睞,以至於富貴公子願意替他們出三兩個小錢,以求他們的陪伴與幫襯。這些人常常是最明白人間世態,最瞭解社會現實,只是因為生活所迫,他們常常為金錢所困,在分得剿匪收益後,加上家中人丁單薄,他們理所當然接受時穿的勸告,今後會對此事守口如瓶。

而凌鵬帶領的那一解舉人,這些人的家境不上不下,他們有能力合資從鄰近州縣僱用出身火器世家的大將貼身保護,但卻沒有能力負擔一個貼身僕人隨行上京的費用。他們也知道京城寸土寸金,隨便一桌謝師宴,花費也在五兩銀子左右,所以,當他們陡然間從時穿那裡獲得一筆意外之財後,這撥人在驚喜之餘,也會更珍惜自己眼下的收益,他們是絕對不會把全部真相說出去了的——因為他們曾經分贓了。

第232章 真實的武松武二郎

這樣一來,共同上京的二十名舉子當中,除掉部分年少輕狂的富家子弟,大多數人因為自己分享了一些剿匪收益參與了分贓,即使有心炫耀,也會省略部分重要的事實,比如時間地點等關鍵資訊。而更有甚至,會在談論此事時故意歪曲……

如此,因為大家口徑不一致,於是,這段湖上遇匪的經歷,傳到別人耳中就非常玄幻,非常仙魔,其中還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就大大令人懷疑了……嗯,想要把一棵樹隱藏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隱藏在森林裡;想要把一段事實隱藏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所有參與者都一起“編制”事實。

於是,一路上時穿反覆加強這個概念……哦,誤導舉人們。他不斷的恐嚇與威懾,讓舉人們擔心把真實情況說出來會影響仕途、影響家人,會引來匪人報復……等等。於是……

等過了微山湖,河道開始變窄,如此一來,舉人們坐舟後面拖的兩艘中型客船,就讓行程變得緩慢而難以忍受,在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夜晚,時穿將繳獲的兩艘中型客艙變賣出去,自己再添一點錢,給船老大留下三百貫的收益,每位舉人公另外獲得了八十貫,於是,微山湖遇匪事件便徹底成為一個傳奇,船上的人不僅再不談論自己當時的神勇,彷彿連自己曾經透過微山湖都要否認了。

就這樣一路搖盪到京城,黃煜與凌鵬兩解書生去禮部投了帖,此時海州的解差還沒有到,禮部正鬧成一團粥,根本顧不上接受舉人檔案——有傳言蔡公相家人沿路招搖,收納舉人的賄賂,聲稱要給舉人在科舉中行個方便,徐州通判因此怒而彈劾,但蔡公相矢口否認自己有這麼一位親戚。

御史臺跟蔡京為這件事打成一團,正在此時,蔡京的長子蔡攸卻在背後捅了父親一刀子,他匆忙上書認罪,承認自己管教家人不嚴,致使家人胡作非為——蔡家族氏如今的當家人是蔡京,嫡長子蔡攸服罪,等於說:咱爸確實不地道,咱厚道,也覺得看不過去。

這下子,蔡京囧了。當他正在努力想辯解時,蔡京的另一個兒子、杭州知府蔡洌П淮蹋�餿貌嘆┭┥霞鈾���啼'倚仗其父的權勢,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聲載道,人稱蔡洌��安袒ⅰ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