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黑奴……”
正沉思者,幾位緊隨方家告辭的婆婆也走到門口,聽到方媽媽的後半句話,其中一名中年婦女提醒:“方家的,聽說方三郎要去參加今年的科舉,你屋子裡有什麼不清不楚的人,可要趕在秋闈之前料理乾淨。”
方媽媽這才猛然驚出一身汗:沒錯,自家院裡確實有幾個女使來歷有點不清楚,這點村裡人都知道……如果她去告時穿蓄奴,沒準會被人反咬一口,那麼兒子的前程就毀了。
不對,她不去告人,難道別人不來告她?
時園門口,大管家穆順以及印度管家納什,正抱著膀子,陰冷地望向這裡,此外,兩名黑僕也衝這裡探頭探腦,目光中滿是打量,似乎他們剛談論完她方家……
第154章 預感到危險
“罷罷罷!”商業文明下,人最擅長計算利弊,擅長妥協,方媽媽只要拿天枰稍稍一衡量,她兒子那一頭無論怎麼重都不過分:“瓷器不能跟瓦罐碰——他時大郎的前程,不過是一個大將,我兒子一旦中舉,今後可是要當官的。在奴僕的事情上鬧翻了,彼此攀扯起來,他時大將什麼前程可與我兒交換?
唉,原本想著崔家小清姑娘總歸是官宦女,官場迎來送往那一套都門清,計劃著兒子若娶了她,不僅能吞併崔家的田產,成為村中數一數二的人物,就是兒子今後做官了,帶崔家姑娘出去也不虧啊……現在看來要另打主意了,只是兒子婚事緊迫,這鄉間哪裡尋上好的人家……“
其實,方家本身並不富裕,海州乃天下六大茶市之一,擁有五六百畝土地、財產總數兩三萬貫上下的,只能算小土財主,排不上海州前三百的名單。方家人口眾多,方太爺一旦去世,有望分在方三郎名下的田產,也許還不如時穿的八十畝呢?這樣的人家,高門顯戶那會正眼瞧來?方家居於鄉間,也就左鄰崔小清這個現成的便宜,可以轉轉念頭,沒想到對方卻不是個軟柿子。
方媽媽邊向家走邊思索:“崔小清姑娘過去住在廟裡,田產由廟裡出面打理。如今她似乎是還俗了,才接手管理自家產業,佃戶看她是女子有點不服順,但如果給崔小清一點時間,等她收攏了人心,再有這個時大將伸手幫忙,恐怕這崔莊,就真的成為崔莊了。
咦……怎麼那麼巧,偏偏在這個時候,海公子把自己的莊園送給時大將。如果海公子是賣屋子,那這套莊園轉手之前要‘遍問四鄰’,我方家或許能阻止一下房產過戶,但海公子是贈予,如此一來,我方家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了。“
方媽媽走回自己的院落,方家長媳、方大奶奶趕來迎接:“婆婆,時家管家穆順剛才來打招呼,說是今晚時家還有幾戶佃農要住進莊子,可能夜裡要吵擾一陣子……他們已經開始收拾自家院內的佃戶房,聽說來的都是天竺人、黑人。”
方奶奶懊惱的擺擺手:“人剛才我已見了,他們正在時園卸行李、傢俱,男的個個健壯,女子裹著五彩繽紛的俏紗,倒也妍麗。”
稍停,方媽媽嘆口氣:“時家是來給小清姑娘撐腰的,這下子,我們需要另外打主意了,”
此時,時穿一行人正在山路上行進著,馱行李的馬拴在時穿的馬後面跟著馬跑,那名黑人走在隊伍最前,苦主周毅跟在時穿馬後,衙役王小川墜在隊尾。這一行人間距拉的很開,時穿一路看風景的悠閒態度,感染了王小川與周毅,這兩人也走的不慌不忙。
走出了崔莊所涵蓋的區域,進入了另一個村子。
海州城周圍分佈的農莊呈放射性,越接近城市莊子越大,人口越密集,越院裡城市村落越小,人口越稀少。
崔小清的莊子在海州城附近,算得上中等偏小的莊子,但因為靠近海州城,村裡的土地雖然少,卻因為存在大大小小的作坊,在這個商業發達的宋代,農民不完全指望著農田裡的收益,所以崔莊的人口比例相對密集一點。
但等過了崔小清的莊子,離城越來越遠了,農民對田產的倚重越來越高,而海州靠近海邊,土地鹽鹼化嚴重,平均一百畝土地才夠養活一戶人家,於是,村落的分佈間距越來越大,人口相對稀少起來。越向山裡走,越能發現只有幾百人的小村落,有的村落甚至三十來戶,且村中都是坡田。
當然,在這種山村,因為農產品收益不高,許多農戶不得不依靠打獵為生,因此,沿路攜帶弓箭的人越來越多了。
傍晚時分,時穿一行人來到距曾癩子藏身地十里的地方,這是一個只有十餘戶的小村莊,時穿只找到一戶願意提供空房的人家,可那戶人家只有一間空房,王小川與周毅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