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崔莊的作坊鋪子已經走上正軌,現在作坊的產量,滿足京師市場需求已經很吃力了。等到褚素珍的事情了結,海州商鋪重開,時穿需要更多的原料,單憑施衙內一家捕鯨船隊已經解決不了問題,這時候引入外來資金,乘機將海州商戶打包捲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那麼,今後誰來海州當官,都要看看時穿的臉色。時穿只要稍稍做做手腳,地方官完不成稅收任務,那他就要滾蛋。
什麼叫豪紳,大約這就是了。
稍後,僕人們端上來正菜:烤雞、烤鴨。
正式的宴會有不同數目的“正菜”,其餘的小菜只不過是配菜。所謂正菜,按照春秋時傳下來的禮制,那就是可供全桌人享受的大菜。這樣的菜一般盤子很大。宋代國宴是三十六道正菜,這標準一直延續到現代。民間宴會根據主人的行政級別,也分幾個不同檔次。時穿舉行的喜宴,是六道正菜——九品官職應當享受的待遇。
幾個印度僕人站在桌旁,刀法熟練的片著烤鴨烤雞,並小心的用薄餅將那些脆皮沾好醬,卷好蔥,整齊的擺在盤子裡。那些訓練有素的印度僕人用彷彿耍印度飛餅一樣,令人眼花繚亂的揮舞著雪亮的刀子,其動作有如舞蹈,女眷桌子上,剛被黃爸訓斥後的王氏看呆了,直到印度僕人示意,她才小心的拿起一塊收拾好的捲餅送入嘴中品嚐。
黃爸也在細細品嚐美食,同桌的衙內對好吃的從來不拒絕,更是吃得抬不起頭來。那一頭,時燦吃的滿嘴醬汁,凌飛則吃的太急,噎的直喘氣,唯有時穿挑著蜜漬果子,一邊觀察客人的反應一邊沉思。
等時燦稍稍停手,時穿放下手中的筷子,拿過熱毛巾,一手不客氣的拽過時燦,替後者擦了擦嘴的醬汁。而後問:“我突然想起,似乎香料也能夠防腐,衙內,我讓你幫忙採購的種子,你幫我找到了嗎?”
衙內接過僕人遞來的熱毛巾,一邊擦著嘴,一邊喘著粗氣說:“這問題,別問我,你家花園的合夥人不是我,你該去問崔姑娘……啊,我忘了,崔姑娘現在當在李三娘那裡。”
聽了衙內這段話,王氏嘴角一撇,一絲笑容稍瞬即逝。黃爸稍稍停了一下筷子,問:“賢侄,這位崔姑娘又是何人?”
第322章 求婚
衙內快嘴快舌的替時穿回答:“前海州縣知縣大人的女兒,曾在桃花觀裡出家……啊,忘了說了,她是一個女戶,在鄉下的產業恰好與大郎相鄰,如今處處想與大郎合夥。”
豈止是合夥而已——時穿坦然的回答:“不錯,我如今鄉下的土地,由她與我的一個小妾照管。”
與小妾一起照管鄉下田產,這說明那女娘不是妾室,那就是外室了?
這個訊息王氏聽了很高興,她巴不得嫡長女過的不開心……即使是黃爸聽了這訊息,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這年頭大家的世界觀就是:男人有二奶不算什麼,女人不滿的話就是“好妒”,是“不賢”,黃爸這個姬妾成群的男人,對此能說什麼?
黃爸側目觀察時穿,發覺時穿對這個話題毫不迴避,他想了想,慢悠悠的重新舉起了筷子。
當然,崔小清並沒有與王氏朝面。這不是處於時穿的安排,純粹是崔小清自覺的迴避。宴席過後,王氏一行被安排在側院,她們回去睡覺的時間已經很晚了。第二天一早,管家穆順套好了馬車,王氏準備帶領女兒去城中收割禮物,崔小清則因為褚素珍獲得了羅望京的訊息,急著要回羅家,不得不護送褚姑娘離城,因而,雙方就此岔開了,再也不曾碰面。
王氏臨出門的時候,再度私心作祟,她吩咐其餘的孩子都留下,只帶自己的親生女蓉兒、茂哥上街,並強詞奪理的說:“你們幾個不必著急,你等要留在海州,今後有的是逛街的時間,今日我先帶蓉兒茂哥探探路,那馬車空下位置來,也好給你們多裝些禮物。”
王氏說這話的時候,原本打算陪同她出行的環娘想了想,立刻撇撇嘴跳下馬車,對穆順坦言:“穆管家,哥哥交給我許多事,今日我不隨你們走了。”
說完話,留下衝她背影發呆的王氏,環娘咚咚咚的跑進院裡。
蓉兒姑娘張了張嘴,想說點什麼又忍下了,茂哥這幾天受了刺激,望著玉美人一樣美麗爽快的環娘直流口水,他心中唯有說不盡的遺憾,王氏愣在門口,不知道說什麼圓場,黃爸的“義女”徐娘暗自撇嘴,她拽過自己生養的女兒蚊兒,恭敬的福了一禮,答:“母親只管去吧,我會照看好妹妹跟弟弟的。”
馬車走遠了,送行的新妾秀秀鼻子哼了一聲,一揚手帕,嘲諷的說:“給我們買禮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