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白!”鹽監心領神會。
讓漣水軍不出面是不可能的,他們也擔心被人賣了背黑鍋,所以必須在場監督。張叔夜剛才那話是表明了事後不追究,這還有什麼說的?
想了想,張叔夜按耐不住好奇心,又問:“你們好歹也是朝廷官員,做事怎麼如此不講體統,跟方舉人勾搭一起做這種事情?”
這也怪不得大家啊,實在是……事到如今,鹽監也不想隱瞞了,他低聲解釋:“方舉人那廝用的是曬鹽法……”
朐山鹽場以前是煮鹽,把海水一小鍋一小鍋的熬,將水分蒸發後才能獲得食鹽,這種煮鹽法既耗時間又耗煤炭,且食鹽腐蝕鐵鍋,導致食鹽成本居高不下。而現代工業化曬鹽法,是最講究功效與成本的。施衙內從姐夫那裡獲得的方法,壓根不需要鐵鍋與柴草,直接用日光將海水曬成食鹽,其中所費的人工不過是人拉肩扛而已,這兩種製造法橫跨了五六百年的技術積累與革新,其中的成本差異何止百倍。
自從施衙內在小島上秘密開設鹽場後,朐山鹽場基本不煮鹽了,鹽監光是轉手收購吃其中的差價,從手指縫裡露出一點殘羹,就能讓鹽場鹽工感恩戴德了,因此,自打私鹽出現以來,整個鹽場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對外鐵板一塊,訊息封鎖的很嚴密。
可是施衙內的鹽場並不大,這種走私活動又不敢明目張膽,所以整個鹽場的產量,除了供應施家,外流的並不多,鹽場鹽監老是處於吃不飽的飢渴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方舉人“偶然”獲得了施家曬鹽法後,看到對方也是個舉人老爺,鹽監大人不免動心了——百倍的利潤,足以讓他冒險。
沒想到,有些活兒別人幹得,就是某些天生倒黴蛋,一上手總是弄砸——誰能想到方舉人行事囂張,惹怒了海州城的大佬,人家不自己出面,躲在幕後擺弄幾下,方舉人頓時杯具了。
可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人是誰,鹽監至今還一頭霧水,看著像施衙內吧,可施衙內沒那麼大魄力,若說是海州城那個人設計的,可海州城那個人在整場事件中涉足不深,人家很容易將自己摘出去,那時,說出了所有秘密的鹽監,沒準就是下一個杯具。
所以,鹽監一邊吞吞吐吐的說話,一邊想著措辭,最終,他不僅把施衙內隱瞞下來,也將時穿摘得乾乾淨淨。
可是這件事終究要在官場上尋找一個替罪羊,找誰?張叔夜已經有了決斷:“難怪東海縣鄉紳要來府城出首,這麼多外籍漁戶落籍,東海縣失察,竟讓教匪餘孽混了進去,本官明日就彈劾東海縣,各位……”
鹽監馬上站起身來,俯首貼耳:“下官附署,下官附署。”
“嗯!”張叔夜威嚴的招呼:“夜深了,送二陳湯來,給諸位漱口。”
迎客茶水送客湯,聽到送湯,鹽監立刻起身,拱手:“下官告辭。”
來告密的鄉紳是要限制在府衙的,張叔夜什麼話不說,衝掌書記使了個眼色,轉身走入後堂。
同一時刻,崔莊,崔園內時穿正在詢問穆順:“團練裡面,咱家絕對掌握的力量有多少?”
正在這時,耳邊一個聲音猛然從心底響起:“放心,穆順從海公子這裡學到的,不僅僅是快船駕駛技術,那廝本打算把他訓練成船長培訓學院校長的。”
時穿愣了一下,馬上明白了這個聲音來自何處,想到自家院中還隱藏一個傢伙,時穿的心稍稍放鬆了點,只聽穆順躬身回答:“團練一百五十人,其中67人來自佃戶,剩下83人來自咱家作坊。團練選擇團丁,一個原則就是不要長子,所以一百五十人都是家中小兒子。
來自咱家作坊那83人年齡在十五六歲,這年紀正是神憎鬼見愁的年紀,調皮搗蛋招災惹禍,他們家中多有姐姐、嫂子、或者哥哥進入咱家作坊,家裡想著這孩子無法看住,所以送入團練拘束著,防備他們日日搗蛋。
67名佃戶,來自崔家的有50人,是一人來自咱家,六名來自村中各大戶,大戶人家,血緣近的孩子吃不得苦,在團練待不住,換來換去的,最終留下的都是各族遠支,貧寒出身,咱家也完全能支配住。“
時穿點點頭:“我知道你學過海上交戰技巧,並真刀實槍的參與過不少交火,但路上交戰跟海上不同,你怎麼訓練這些人的?”
穆順咧嘴一笑,謙遜的回答:“大郎,這個,確實不是小老兒的長項,小老兒擅長管理賬目,擅長經營以及操船看風向……這個……”
時穿截斷穆順的話,繼續問:“咱村子通向外界的路有幾條?”
穆順毫不猶豫地回答:“四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