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世忠曾說,他的隊伍隨時準備增援,我有心想大人借調韓世忠過來,派他去對岸檢視一番。”
王淵得到童貫的暗示,馬上回答:“對岸有十萬民夫,看管他們計程車卒至少有一萬人,而且水寨佔地廣闊,營帳分佈極散——這或許是海州兵至今戰鬥不止的原因。韓世忠手下只有一千人,全部投進去也無濟於事,不如我再給大人添一些兵,如何?”
這是要分功勞啊。
對面的時穿雖然刻意讓槍聲響個不停,但這裡站著的都是些老行伍,許多老兵可以從風中的馬蹄聲中辨別出敵人來的有多少,他們自然聽得出:槍聲雖然響個不停,但響聲比較有規律,而且方向很固定。
這些人雖然不太瞭解雷火兵的戰鬥方式,但劉鎮沒來那會兒,大家已經商議好了,也都猜出時穿已控制住水寨局勢,即便現在雙方還有戰鬥,戰鬥規模已被時穿限制住了——沒錯,現在正是搶功勞的時候。
朝廷十五萬大軍,坐在江北岸日日發愁方臘水軍來攻擊,而遠道來援的海州兵,席不暇暖就用千餘人發動反擊。人家還沒到江寧府報到呢,已經佔據了對面方臘水軍的營寨。這訊息傳出去,不僅在場的將領臉上都不好看,督戰的童貫與譚稹也逃不了一個避戰畏戰的罪名。
當然,這個罪名劉鎮也要分擔一些。
不過,童貫當然不能把話說得明晃晃,只見童貫遞過去一個眼色,太尉譚稹立刻用關切的口氣,帶著濃厚的惋惜說:“海州兵昨日正午遇襲,打到現在已經打了一天一夜了吧?打了這麼久,就是鐵人也撐不住了,也難怪他們現在打的有氣無力。
咳咳,這時候,咱們無須等到海州兵的回報,或許他們正被十萬大軍拖住手,抽不出人手來我們這兒求援……本太尉決定:盡發三軍過江,增援海州兵。“
劉鎮猶豫了一下,軟弱無力的找了個理由:“恐怕……目前蒐集到的船隻不夠……”
童貫開口了:“據江寧府水軍士卒說:今日黎明,從方臘軍營寨內開出一艘小船,快速的向下遊而去,大約是拔頭水軍,或者海州團練在召集人手增援——據軍報:海州團練水陸齊進,陸路人馬有一支騎隊、一支輜重隊,其中,輜重隊有約七百鄉兵護衛,是東海鄉兵以及通州巡海水軍士卒。他們走得慢,正沿著江北官道向江寧府開來,聽說這支隊伍都趕著大車,所以行動很快,大約再走兩日,就能抵達江寧府。”
譚稹接著補充:“從陸路走,移動遲緩,但水上快舟的速度就不一樣了,李太白有詩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海州陸路人馬若是能在附近找見船隻,順流而下,哪怕只帶三五百人回來,預計今晚就能抵達,那時——全取江南大營的功勞,恐怕半分都落不到你我身上。”
劉鎮立刻慌了,答:“我只蒐集到五六十艘小船,一次大約能夠渡過去五六百人。”
“夠了!”童貫立刻下令:“方臘水軍全滅,江面上已沒有敵方勢力,便是輕舟也能過江——我命令:以河蘭湟路鞏州寧遠寨‘準備將’韓世忠為先鋒,先期渡河,現在開始,命令三軍發散士卒,去附近蒐羅所有船隻……沒有船隻,就製造竹筏,一定要在日落之前,渡過長江。”
這是搶功勞啊!
團練兵打仗沒有薪水,靠的就是戰後搜刮的戰利品。所以童貫一聲令下,團練們奮勇當先,各個忙碌著搜尋一切可以渡河的東西……
正午時分,韓世忠帶領士兵乘坐第一批增援士兵抵達江南。當乘坐的小船靠近方臘營寨時,他發現夜裡鏖戰的那段寨牆豁口已經變得很整潔了,水中沒有漂浮的屍體,沒有血泊。殘垣斷壁已稍稍修正了一下,形成了一個類似大門一樣的進出口,只是沒有裝上厚重的木門。
韓世忠稍稍想了想,啞聲笑了:海州兵有必要裝上門嗎?方臘水軍的水寨都被佔領了,最近的方臘軍隊在秀州,而水面上,現在海州團練才是水上之霸,即使這座水寨大敞著門戶,誰敢撩撥海州兵。
這段寨牆豁口還有人站崗,可惜,守衛這麼重要的出入口,人數顯得太少,左右各有一個什,二十人左右,這些人也不上牆守衛,只是扎堆圍攏著兩門黑魆魆的,短粗的鐵管狀武器。
也許看到了船上的宋軍旗號,站崗的海州團練沒有攔阻船隻靠近,等韓世忠的戰船靠到豁口邊上,一位頭戴紅色皮質范陽帽計程車兵才懶洋洋的上前問話——這位士兵絕對是農夫,絲毫不通軍旅之事,連朝廷軍隊正常識別的暗號都不知,直著嗓子詢問:“來者何人?官階、職銜、姓名?通報上來?”
韓世忠苦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