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部分,興宋,知恩報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狂笑。聽到他們發出的狂笑,擦肩而過的路人卻是一副看土豹子的神態,就差沒有招呼人圍觀了。
張橫略略有點羞愧,時穿卻依然一副婆婆嘴,他指點著路兩邊的街鋪,笑著解說:“這是錦繡街,大多數店鋪是賣絲綢的,故而得名錦繡。這條街長約三里,擁有店鋪一千三百餘間,每間店鋪每月至少一百文的‘淨街錢’,這條街歸我管,每月至少給我帶來一百貫的收入。
以前這條街,街面比較混亂,而且因為來往碼頭的,都是拉貨的重車,路面坑窪不平,一下雨簡直無法走路,後來我動用了一千花膀子,加上三千多流民,花了三年時間整修這條街道,這些人手當中,還不包括替我們採集石料的廂軍。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把街面整修了一下,而後擠出土地,我自己買下,按自己設想的風格裝修了一下,後來跟風的越來越多……以前這條街上,大多數人鋪子跟庫房混在一起,後來這條街地價越來越高,加上左斜街填海造地,整修出一大片庫房來,這裡的店鋪就紛紛賣掉多餘的地盤,把庫房設在左斜街,騰挪出空地來,專門設定店面。
漸漸的,這片地方店面越來越多,鋪子越來越專業,如今共計一千三百餘家綢緞鋪,大約,天底下所有款式的綢緞,你都能在這裡找到。“
張橫猶豫了一下,決定還是坦白:“早些我曾經聽說,海州西門雖然是天下六大茶市之一,可是自那年洞庭湖結冰,茶葉交易反而不興旺了,隨之而來的是‘天下絲綢交易中心’,據說這裡,每單交易都在百萬上下。我等兄弟突擊到海州城下,原本想順路往錦繡街望一眼,但軍師擔心先到錦繡街,萬一碼頭上船隻都跑了,那麼我等只好困在這裡了……”
稍停,張橫嘆了口氣:“沒想到我們先去碼頭區,船雖然搶到了,如今我等卻是以這種身份踏上錦繡街。”
時穿一指前方:“你們所說的‘每筆交易百萬貫上下’的地方就是那裡:錦繡會館。”
這是一棟很高大巍峨的建築,巨大的門臉兒立在一處臺階上,這處臺階有三層小平臺,每處平臺上豎立了幾尊生肖石像,石像下坐著幾個魁梧的花膀子,看似閒坐,但神態很警惕。
寬大的臺階上人流並不多,時穿指著那處大門隨意說:“那院子裡有一處樓閣,一樓是現貨交易中心,二樓是期貨交易中心,現貨交易的量少,期貨採用會員制,一百萬貫以上的身家才允許進場交易,交易手續費千分之三——這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
時穿說的話裡有很多張橫不明白的名詞,當時他聽了這話,並沒有呈現過多的驚愕——但等若干年以後,當他明白了錦繡街交易的內情,不禁深深為自己當時表現出的鎮定,感到無比的欽佩……當然,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期貨”,不知道就在這處小小的場館裡,一個府甚至一個路、幾個州的生絲,蠶蛹還沒有生出來,所產的絲已經這裡完成了交易。
東門的守城士兵見到時穿,顯得很熟絡,明明他身邊隨行的三十多人,都是一副梁山賊寇的打扮,但守城的軍官完全沒有盤查的意思,他熱情的出聲與時穿打著招呼,說著一些茄子、瓜果之類的家常話題,抄著手看著三十多位梁山水手們從面前走過……這一行人從東門進入東大街,走過了城中心的鼓樓,擦著州衙大門進入西大街,而後進入甜水巷,隨後,三十位水手安排進了豆腐西施的騾馬店,張橫則尾隨時穿進入時宅。
一頓純屬聯絡感情的宴席擺上後,今後屬於時穿的武裝人員基本上到齊了——孫立、林沖與史斌不久也被叫來,張岑自然也趕到了。宴席進行到一半,管家穆順盤點了人數後,開始忙碌著給士兵分發個人物品以及軍裝等等……武器先不要想了,但發給士兵的隨身物品,實在豐富的讓五位梁山頭領難以想象——鞋子襪子也發?水壺、飯盒,餐具,還有梳頭的梳子,這也太……
時穿手上的兵是有名的裝備齊全,三位梁山頭領在感受到不斷的衝擊後,時穿開始安排五位新頭領的職務。
“張招討發給我十一萬貫賞金,除了必要的撫卹與賞金外,我還剩下十萬出頭,我打算給拔頭水軍添置二十艘炮船,當然,這些錢遠遠不夠,剩下的我個人添一點,幾位水軍指揮使也讓他們各自出自一部分,條件是他們今後不參與水軍的經營與管理。
這支水軍今後的主要任務是護航,當然,因為我們的新式戰船噸位大,每次出航約有四百料(兩百噸)的空餘艙位,可以順便搭載一些貨物與商人——拔頭水軍重建之後,不允許水軍將領自己招攬客商,所有的載貨專案都有錦繡會館負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