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部分,山窩裡的科技強國,紅色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非常好地選擇,這裡不僅沒有太多地秘密技術存在,同時這些私營企業家也已經養成了招攬中、高階技術人才地習慣了,這對於我們整體技術地提高可是一件非常好地好事。”
“總指揮,我相信這些猶太人地實力和能力,但是我對交換1100馬力地發動機技術有些不明白。按照德國地工業實力,現在要吃下這麼高尖技術地東西也是很困難地。”黃木有些不解地詢問到。
“問地好,技術上地東西我在這裡和大家說一下,特別是培亮,你現在已經是科技部地部長了,不僅你要和黃木多配合將我們地高尖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高尖技術地優先研究及技術儲備工作。我們現在經過二十年地時間建設,現在西南缺乏地已經不再是科技技術地問題了,二十年前我們甚至連單車都造不出;現在我們能生產地出象電視、計算機、複合裝甲坦克等考驗工業整體綜合實力地產品,但是我們現在缺乏地是產能,也就是戰爭潛力中地工業產能、更簡單點地說法就是數量。”
緩口氣,段國學點上一根香菸,在煙霧中說道:
“大家透過這一次的戰役注意到了我們的產能不足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地問題之一,大家可以看看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強國,如果不計算上我們生產出來的各種武器的先進性,僅僅用數量上來計算,我們這幾年所生產出來的槍支、大炮、坦克、裝甲車、飛機、輪船、潛艇等等武器裝備算在一起。我們幾年的產量不如這些國家一年的產量。”
“做個比方,我們拿這一次潛艇作戰地戰果來看,一個多月的時間,潛艇部隊共擊沉八十幾艘船隻,當然如果解除限制令的話這個數量將翻幾倍,但是即使是我們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戰績,一年下來也不過就將近一千艘,即使真翻個三倍滿打滿算到三千艘,可美國一年的船隻產量就可以達到五千艘以上!人家生產的速度大於消耗的速度!我們怎麼打?有人說我這怕那怕,這不足那不足,到底什麼是我不怕,什麼是我充足的?可卻沒有看到,我們一個西南的整體工業實力能和老牌強國地整體工業實力相比嗎?”
“要說我們西南現在卻乏的就是整體工業的產能,但要說充足地就是我們對技術上的優先儲備!!!”
段國學把菸頭掐滅在菸灰缸裡,拿出一個1:72大小的T…33式坦克模型出來放在桌面上。
“產能不足的情況我們早以注意到並開始著手落實。但是這需要時間,一個超大型的工業區需要的不僅僅是建設的時間,還需要龐大的生產工人去操作機器裝置才能生產。但是技術上,我們需要遙遙領先於世界的最前端,就象這種坦克,T…33型中型坦克。”
“我們現在這種坦克地產量也不高,到目前為止也就僅僅裝備了兩個軍,每年僅能生產150…300輛,因為這種坦克所包含的各項科技技術太尖端了,但是我們就是要用著這些成熟的科技產物來拉動我們整體的工業產能。”
“大家還記得我們最先生產出來的單車嗎?那時候我們連標準螺帽都只能在學校的研究室裡才能生產得出標準的六角螺帽。但是我們現在已經有著上百家工廠生產著不同種類、不同大小、不同要求的各種螺帽、螺栓。將技術傳放出去,用著眾多地下游工廠來生產龐大的基礎零件,再由中、高階工廠生產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高階零件,最後由組裝車間將這些包含著不同技術含量的零件組裝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西南特有的產品生產模式和科技生產模式。”
“象T…33坦克,它的最高科技結晶就在於它的核心發動機和高硬度的外殼及炮臺的複合裝甲。複合裝甲現在僅僅能在柳州、百色地鋼鐵廠能生產出來,這大大地限制了我們地產量,這個問題必須要等待攀枝花工廠的建立投產後才能解決。而另一項代表著工業綜合實力地東西動機則可以等待著生產技術的全面鋪開獲得到足夠的產量。”
“德國人看中這種1100馬力的發動機並不傻,雖然他們現在竭盡所能也生產不出多少來,但是他們可以藉助著吃透生產中的一些技術來帶動整體技術的提高。發動機的零件很多,每一種零件的新工藝、新技術的吃透都能給其他產品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象發動機曲軸中的合金軸承瓦,吃透這個技術就可以減少發動機的摩擦提高輸出功率5%,降低油耗3%,同時還可以延長髮動機大修時間上千小時。同樣的。將這種技術放到其他發動機上例如航空發動機,汽車車輛發動機上也可以做到同樣的效果,掌握一個技術上的創新工藝可以帶動起其他相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