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魔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三節 緬甸,黑色紀元,黑天魔神,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藥,簡單的外科包紮還可以,大手術就絕對不行。由於缺少醫療器械,醫生甚至用菜刀對一個診似急性闌尾炎的病人實施剖腹切除。雖然沒有弄出人命,可阮文昌畢竟在醫院裡擔任過半年黨委書記。以他的眼光,不難看出病人其實患有腸胃炎,根本不需要白白切除闌尾。
他們對周圍的難民很熱情。
漸漸的,說中國話的人開始多了起來。這讓阮文昌覺得驚訝。因為那些人和自己一樣,都曾經是越南國民。阮文昌下意識的認為是彼此之間加深認識的語言學習。直到某一天,醫生找到自己,微笑著拿出一管針劑的時候,阮文昌的世界才真正產生了變化。
只有“工蜂”才會主動學習漢語。在彼此同為一個族群成員的情況下,語言同化的速度極快,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
廖秋是新安沛基地市的最高指揮官。當然,“新安沛”這個名字,目前只存在於505集團軍的機密檔案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類似的記載。
從最初決定派出“工蜂”建設“新蜂群”開始,前後共有七百多名“工蜂”進入越南國內。特殊強化體質使他們在遭遇危險的時候足以自保,密切的聯絡在困難時候能夠相互支援。這些先遣“工蜂”沒有選擇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而是以田地廣袤的村莊建立發展基點,以食物、飲水、安全吸引到足夠數量的難民之後,再逐漸進行意識轉化。
這是一個以幾何速度倍增的過程。尤其是像阮文昌之類的越南平民轉換達到一定數量後,新建“蜂群”的擴張進度也會迅速提升。至廖秋帶領新編70沛穿越國境的時候,重要城市越池與國內的鐵道線已經暢通無阻。阮文昌甚至組建了一支兩萬餘人的工程隊,在預定的新安沛基地附近開始建造城牆。當廖秋部隊抵達後,短短一週的時間,已經建立起完備的初級防禦工事。
阮文昌並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叛國。他不想死,他必須活著。潛意識當中,成為“工蜂”的阮文昌已經對“蜂王”產生強烈認同感。在這種單純以生物資訊為支配的思維灌輸面前,人類固有的很多理念轟然崩潰。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強烈集體意識,以及個人對集體的貢獻**。
聚集在新安沛基地附近的難民越來越多。一週統計下來,新增難民數量已經突破六萬。如何處理這些人,就成了阮文昌和廖秋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
“讓他們儘量遷往北面。”
廖秋扔掉手裡的香蕉皮,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踱著步,認真地說:“在孟東和青湖(越南城市)地區,還有兩座基地市也在建設。有了充足的工作機會,意識轉化速度也會更快一些。另外,要強化對這些人的篩選,抗拒理過於強烈的物件要堅決剔除,用不著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阮文昌點了點頭,不無憂慮地說:“我們對民眾的管理方式,與你們國內不太一樣。雖然同樣都是軍隊,我們要求平民絕對服從軍方的命令,所有人都必須編入武裝部隊。這種準軍事管理對難民的人身自由限制極大,部隊駐紮點其實就是居民點。想要得到更多難民,就必須與軍隊發生交火,甚至可能引發戰爭。”
“戰爭?”
這番話使廖秋不由得發笑:“現在不就是戰爭期間嗎?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生物戰爭。”
阮文昌也頗為尷尬地笑了起來。他終究是越南人,雖然轉化為“工蜂”,部分意識仍然停留在過去,考慮問題仍然有著固定思維的侷限。
“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擴張。當然,套用和平時期的特定術語,就是侵略。”
廖秋淡淡地笑著,臉上始終充滿自信:“河內周邊沒有太多的防禦設施,我們可以在短時間內打通前往海防的鐵路。如果進展順利的話,說不定,還可以打到峴港。”
緬甸境內,密支那西面,靠近欽敦江。
十幾輛沾滿汙垢和塵土的卡車從遠處駛來。雖然是在公路上行駛,可由於道路長期無人養護,柏油路面早已破爛不堪,很多位置坑坑窪窪,甚至連土石鋪就的低等級土路還不如。輪胎從堅硬的石塊表面碾過,總是發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引擎更是在不斷顛簸中哀嚎著,如同瀕臨死亡的哮喘病人。
穿過茂密的灌木叢,在一個擁有高大圍牆的新建城鎮外面,車隊緩緩停住
幾十個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從車裡跳下。他們上身穿著很是破舊的灰綠色軍服,下面則是尚未過膝的軍制短褲,腳上的鞋子五花八門,各種品牌都有。乍看上去很是顯得古怪,不像軍人,反倒像是一群武裝難民。
為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