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部分,兵家吳起,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半,不得已兵退河東,藉西河之險以拒秦。如今僅只五萬兵眾,雖說敵軍無備,如何敵得過秦國的二十萬大軍?他沉思有頃道:

“末將之見,進戰當慎之再慎,戰則必勝,要麼勿戰,如若進戰不勝,秦軍必乘我兵敗殺過河東,到那時我大魏失去西河屏障,敵長驅直入,將危及我大魏社稷。故而末將想,可否將進兵時間推延幾日,快馬往奏君侯,請調遣人馬增兵西河,等到援兵來到,再行進戰。”

吳起道:“五萬之眾,足可勝秦。”

公孫展:“末將願聞大夫勝秦之策。”

“二位將軍請看。”吳起站起身,指點著攤開在桌案上的地圖胸有成竹地道,“秦雖擁兵二十萬,然據守分散,分別屯兵於這西河與洛水之間的平都、定陽、籍姑、少梁、合陽、彭衙、汪邑、元邑、新城、輔氏、臨晉、芮邑等十幾個城邑,遇有軍情,以夜鳴金鼓、日點狼煙為號傳報訊息。據守於臨晉、輔氏、芮邑之敵軍數量為最多,佔河西秦軍總數之半,臨晉為秦將子山大營,又佔三城將士之半,計五萬人。臨晉位於輔氏、芮邑之間,相距各在四十里。我軍五萬,可分軍一萬沿西河佈於蒲阪至汾陰之間,以防秦河西北部之軍乘我進兵之時東渡。其餘四萬將士分做三軍,本守統兵二萬,渡河之後直逼臨晉,先對其形成包圍之勢;魏將軍統兵一萬,渡河之後,先用百名材士之卒將芮邑之南敵軍哨棚端掉,使其無法向渭水南岸之秦軍傳遞訊息,餘軍盡皆埋伏於芮邑至臨晉之道路兩側;公孫將軍統兵一萬,渡河之後快速前進,埋伏於臨晉至輔氏道路之兩側,並於西進途中,拔掉輔氏以北三十里內敵軍所有哨棚,使其不得向北部之敵傳報訊息。待二位將軍一切就緒,本守發起攻城。子山突遭夜襲,必定發出求救訊號,輔氏、芮邑之敵亦必傾軍往救,至時,二位將軍可將其全殲於增援途中。如此,敵十萬之眾,便可盡喪我軍之手。”

公孫展、魏方聽吳起說完用戰之策,頓時眉開眼笑,振起精神。

吳起見二位將軍再無異議,令其各自回軍,對屬下將佐做具體部署,申明軍紀。

第二天,三軍各自遣派將士把山中造好的木筏隱秘地運至預定的渡河點,待天色昏黑下來,吳起下令三軍中善於登攀計程車卒先行乘筏渡過河去,拔掉對岸秦軍設定的哨棚,之後,三軍同時渡河,分頭進發。

且說吳起率領二萬將士,由探馬軍前引路,人含枚馬銜環一路摸黑急進,於子夜時分到達臨晉(在今陝西省大荔東),並迅速對其形成包圍。臨晉原是晉國一位公子的封邑,有民上千戶,幾年前秦軍佔領後,令百姓全部遷至城外,整個城邑成為秦軍在河西最大的屯兵大營,不僅駐紮的兵多,還屯積著供應河西二十萬秦軍所需用的各類物資。為確保穩妥地全殲城中之敵,吳起讓探馬帶路,悄然圍著城垣又轉看了一圈,然後召來師旅將佐和侯申。一個月前,吳起把侯申放到了軍中,讓其同具有攀爬遠跳技能計程車卒一起進行訓練,由於他早有這方面的底子,加之腦子又靈,經過一個多月的苦練,技能又更上了一層,被提拔為戎長(古軍制,一戎50人)。吳起把他召來,是因為他統領的五十名士卒在攻城中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吳起向眾將佈署完畢,魏方、公孫展二將派遣的哨馬來到,報說兩軍設伏均已停當。吳起令諸將各自歸軍,立馬攻城。

侯申統領下的五十名材士之卒,夜色中就像一隻只輕捷的豹貓,同時從四面八方不同的方向躍過護城壕,輕拋鐵爪,手攀繩索爬上城去,不等擔負警戒的秦兵醒過神兒,一個個已命歸西天。魏軍將士隨即登上城牆,把帶有火種的箭簇雨點般射向城中,敵兵營舍的屋頂都是用茅草或穀類秸杆扎制而成,遇火便著,霎時間大火連營。吳起隨即率一萬兵眾殺進,並下令餘軍嚴守四門,不得使秦軍一兵一卒逃出城去。

秦軍將士在睡夢中被大火驚醒,紛紛逃去屋外,一看是魏軍殺入,頓時大亂。

秦軍大將子山和部將子明、秦力、許方、韓癸,一起居住在昔時晉公子居住的一處獨成一體的深宅大院裡,幾個部將被雜亂的吵嚷聲驚醒,睜眼一看,窗外火光映天,以為是營舍不慎失火,急忙披衣,不等出房,士卒來報是魏軍夜來襲城,頓時慌了手腳,急慌慌跑到子山房中稟報。子山不愧是久經戰陣的一員老將,他神情鎮靜,毫不慌亂,先命人登上塔臺擊鼓鳴金,向輔氏、芮邑之軍發出告急訊號,又對眾將道:

“汝等慌什麼?為將者,貴在處事不驚,將不驚,則士不亂。魏軍不過五萬,他西渡用兵斷不會傾軍而動,我五萬之眾皆為精勇之士,雖則無防,亦可抵擋一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如戲

孤悟

不朽天途

天馬行空

錦桐

閒聽落花

被鴿子o偷聞資訊素後

慕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