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 223 章 223,[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麼辦,千里江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邦,成為這一帶的主宰者。

可先有象雄接鄰有

贈,吐蕃便出兵奪取了象雄之地,後有吐谷渾與之交好,便出兵圖謀,實可謂是慾壑難填,虺蜴為心。

大唐不以吐蕃陳兵松州挑釁為叛逆,將文成公主下嫁,卻非但未能令兩國和睦互通,反令吐蕃覬覦之心不減。

到了芒松芒贊在位,則自明面上為權臣把控朝綱,實則令對方為己先驅攻伐鄰國,圖謀隴右。

一旦戰不能勝,則以剷除奸邪之名變更風雲。

難怪吐蕃今日外無重臣可託,內無宗親結盟。只有贊普親征,據守險關而已。

也正因為如此,大唐必欲討伐吐蕃,令其間百姓不再以奴隸自居,可為一州之子民。

值此要務當頭,大唐公主未敢懈怠。統御兵馬、排程糧草,揮兵而來,霎時間“鐵騎成群,玉軸相接”“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1

有此景象,何敵不摧,何功不克!

七年前積石大捷,吐蕃大相祿東贊死於烏海。

七年後大非嶺葬軍,又於烏海有神靈相助於雷霆,盡克吐蕃大軍十萬。

一時之間,草場千里之地,盡歸於大唐王土。

吐蕃國中仁人志士合該看清到底誰人才是天命所歸,若是如今轉投大唐還為時不晚。

今日不是唐軍懼怕於吐蕃險關不敢逾越,而是大唐公主憐憫忠臣良將為贊普所害,非但不能得到應得的聲名,反而被以血肉填充要塞,不忍以鐵蹄從其族人頭顱之上踏過,故而先行退兵,將東部草甸之上的牧民安撫收容,教習文化與耕作放牧之法。

往後再戰,於時未晚。仁心德性,方有始終。

唐軍好像確實不是認輸退去,那最後一句話中的辛辣諷刺簡直撲面而來。

“狡兔未死,走狗已烹,吐蕃鼓舞軍心之法,大唐愧有不如,且看三年春秋之後,域中為誰家天下!”

……

“你們還愣著幹什麼?還不動手。”

芒松芒贊一邊說著讓人將其砸了,一邊卻已自己看到了那最後一句,只覺胸中的那一口鬱氣已經攀升到了頂峰,急需一個將其發洩出來的途徑。

他是完全沒有想到,唐軍的檄文之中,竟會將祿東贊父子把持朝綱、威懾王權完全顛倒黑白來寫,說成是他們在吐蕃贊普的授意之下,要進行對外侵略。

悉勃野家族自稱天神後裔,向來已習慣了在人前打造形象,故而順理成章地將這個任務交給了臣子。

臣子若是辦不到這件事,他就可以用對方通敵叛國為名將其剷除。

也正是今日噶爾家族所遭到的清算。

芒松芒讚自己身處局中,自然知道這等春秋筆法到底用得有多精彩,又與事實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所謂的內無宗親,完全是因為他祖父松贊干布的父親是遭到反叛者的毒殺,讓祖父被迫在十三歲擔負重責,根本不可能有多少兄弟,他的父親早夭,同樣沒給他留下什麼幫扶的兄弟,而他如今也才只有二十二歲而已。

所謂的外無重臣

,也不過是因為祿東贊大權獨攬,根本沒給其他人以表現的機會罷了。

但其他人不知道啊。

芒松芒贊下意識地朝著周圍看去,甚至覺得有些人朝著他看來的目光裡都多出了幾分微妙的意思。

他們恐怕看到的,只是那番寫出酣暢淋漓之感的批駁,是唐軍摻雜在其中確實沒有作假的戰績,還有……還有那出投敵可享富貴的號召!

他一點都不信,那位大唐的安定公主真是因為不忍心讓鐵蹄踏過噶爾家族的屍骨,這才做出了後退一步的舉動。

這僅僅是因為,她在等著用一種更加名正言順,也消耗更小的方式入主此地。

而三年,正是這封檄文的截止時間。

其心可誅啊!

無論是這其中對於悉勃野家族過往的熟知,還是對吐蕃內部局勢的明瞭,都讓它變成了一把扎人胸膛的尖刀。

芒松芒贊更後悔的是,他到底為何要報以這等謹慎小心的態度,才讓奴隸去運送這些石頭,以至於這封檄文不是先被什麼人在城關之外看到,而是直接曝光在了大庭廣眾之下,成為了吐蕃王室一個對外公開的笑料。

他再如何喊著要讓人將其搗毀,也已無法改變一個事實。

這塊巨石上的文字已經變成了起碼有數十人看到的東西。

不,很可能還有更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攜子穿越來種田

寒穆仙

[綜影視]天上月

趙福兮

武道至尊(子夜斐然)

子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