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特別節目
肉都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3章 特別節目,1990:從鮑家街開始,肉都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次周彥拿著竹笛上來,旁邊還跟著一個二胡演奏者。
“這是要二重奏嗎?”楊國輝笑著說道。
周星弛一直盯著電視螢幕,沒有說話。
臺上的周彥此時拿著話筒開口道,“這是一首新曲子,是我去電影《活著》拍攝地周村的時候,專門為二胡創作的……”
此時,鏡頭給到了臺下的餘樺。
其實周彥說的這段話是第一場錄的,而餘樺是第二場到的,兩組鏡頭並不是出現在同一場,不過一般觀眾並不知道這個事情,所以看到這段,都會以為周彥說這段話的時候,餘樺就在臺下。
楊國輝跟周星弛壓根就不認識餘樺,所以看到餘樺出現,也沒什麼感覺,他們在期待著演奏正式開始。
周彥在臺上說了好一會兒,聊天結束之後,就端起笛子,開始跟二胡演奏者一起演奏《風居住的街道》。
這首曲子剛聽完一小段,周星弛的表情明顯跟之前不一樣了。
這場音樂會前面的曲子固然都非常優秀,但是風格都不是周星弛想要的,但是這首《風居住的街道》的風格,卻很貼近周星弛想要的那一種風格。
雖然《大話西遊》是喜劇,但是周星弛想要的是那種讓人聽著難受的曲子,離愁別緒、愛而不得,這首《風居住的街道》非常符合。
旁邊的楊國輝也是感慨,內地的這些音樂家真是厲害啊,即便他這麼個平時不太關注音樂的人,都被這場音樂會給征服了。
周彥的風格非常多變,每首曲子質量都極高。
最讓楊國輝感慨的,還是周彥的年紀。
單說產量的話,楊國輝也見過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寫了一兩百首歌的,香江跟臺島的一些年輕人,抱著一把吉他,幾天就能搗鼓出一首歌來。
但問題是,周彥這些曲子可不是那些同質化嚴重的垃圾歌曲可以比的。
特別是其中那曲《永夜》,跟普通的曲子完全不是一回事,聽著就像是在聽那些古典交響樂,這樣的曲子,沒有紮實的古典功底,根本不可能寫出來。
當《風居住的街道》演奏結束的時候,周星弛忽然開口道,“我們必須讓周彥來擔任《大話西遊》的配樂。”
語氣中充滿了堅定。
楊國輝不住點頭,他非常認可週星弛這句話。
這一場音樂會看下來,也讓楊國輝更加堅定,邀請周彥擔任配樂指導,是目前的最優解,比趙季平還要好。
周彥跟趙季平的作曲水平誰高誰低,楊國輝不好評價,但是周彥的知名度絕對要強於趙季平,看看音樂會現場的反應就知道了。
音樂會結束之後,電視上又出現了音樂廳外面的鏡頭,楊國輝他們也發現,音樂廳外面的人竟然不比音樂廳裡面少。
這人氣,也太高了。
“要不……我去一趟燕京吧。”楊國輝說道。
周星弛點點頭,“我也覺得你應該去一趟,這樣能夠體現我們的誠意,可惜我還要回香江,不然可以跟你一起去。”
“沒事,我去就行了。”
“希望能夠聽到你的好訊息。”
兩人正說著話,又聽到電視裡面傳來一陣歡呼聲,原來是周彥他們來到外面要給外面的觀眾加演。
……
央視製作的特別節目《燕京·無聲》播出之後,發生了很多連鎖反應。
首先是周彥自己。
原本週彥就有不少通告邀請他,而節目播出之後,提出邀約的人數成倍增長,其中有很多都是想要邀請周彥去開音樂會的。
最積極的是上滬那邊,最有野心的也是上滬。
之前上滬就向周彥發出過邀請,邀請他去上滬舉辦一場《鋼琴少年》音樂會,但是這次《燕京·無聲》播出之後,他們更加坐不住了,表示希望周彥能夠去開一場專屬於上滬的主題音樂會。
長安那邊也挺有野心的,他們知道周彥年底要在霓虹舉辦《東方遺音》音樂會,就想邀請周彥去長安先開一場《東方遺音》,他們表示長安是十三朝古都,跟《東方遺音》這個主題非常契合。
中國音樂家協會蘇省分會,也在《揚子晚報》上刊登了一條表示祝賀的文章,標題赫然是“祝賀中國音樂家協會蘇省分會會員周彥成功舉辦《燕京·無聲》音樂會”。
如果說音協蘇省分會發表這樣的祝賀還可以理解,那《浙省作家》雜誌也釋出了祝賀文,就略顯離譜了。
而《浙省作家》之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