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6章 新世紀之王,1990:從鮑家街開始,肉都督,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空靈的竹笛聲在音樂廳裡面蕩起的時候,很多人觀眾臉上都浮現出了滿意的笑容,果然,不愧是周彥,一個簡短的開頭就把人們的耳朵給抓住了。

而且這曲子的味道,也太對了,雖然是竹笛演奏,但依舊能夠聽出其中的新世紀風格,而新世紀音樂正是周彥的拿手好戲。

有人曾戲稱周彥是“新世紀之王”,但是這個稱號卻被很多周彥的忠實樂迷反對,因為這些樂迷們認為周彥不過是偶爾演奏新世紀音樂,不應該被貼上新世紀的標籤,他是個全能選手才對。

這段開頭乍一聽悠揚且輕快,但是細聽之下卻又能感覺到一絲緊張的氣息,就好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一樣。

觀眾們的感覺沒錯,輕快悠揚的旋律很快就結束了,曲調的情緒慢慢緊張起來,漸漸有一種秣馬礪兵的感覺。

沒有激烈的廝殺,只有大戰之前所有人整裝待發的緊張感。

不,不僅僅是緊張感這麼簡單,還帶著多種情緒,比如焦急、期待、興奮……它所描繪的是,當戰爭即將來臨的時候,人們內心複雜的情緒。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很多觀眾此刻也理解了,為什麼周彥要給這首曲子起名叫《開端》,這不就是在描繪一張大戰即將開始的場景麼?這個名字非常貼切。

《開端》這首曲子,並非周彥原創,而是電影《赤壁》裡面的背景音樂,名字也是《開端》,周彥並沒有給它改個名字。

《赤壁》這部電影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有些人認為這部電影的製作水平很高,服道化以及特效製作都比同期以及同類的影視作品優秀很多,但也有些人認為這部電影就是藝術垃圾,徒有其表,完全沒有三國故事的內涵。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的評價一般,很多人把電影看完,都記不住電影講了什麼,而且電影的選角也讓很多人出戏。

雖然參演的那些演員,都非常知名,但放在角色上,就感覺哪兒哪兒都不太對勁。關鍵導演也不願意給這些演員用配音,非要用他們的原聲,臺詞聽得耳朵都難受。

特別是看到小喬操著臺島口音說話的時候,很多觀眾都懵了。

而電影裡面最出名的,正是林志玲說的那句“萌萌贊起來”。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的配樂還是可圈可點的。

電影的配樂指導是霓虹的音樂人巖代太郎,裡面的這首《開端》也是他本人所創作。

巖代太郎,雖然沒有喜多郎、坂本龍一、久石讓等人名氣大,但也絕非無名之輩,他一直都活躍在遊戲、電視劇以及電影等領域。

他參與配樂的作品,除了《赤壁》之外,中國人最熟悉的應該是《殺人回憶》跟《太平輪》,其中《殺人回憶》的流傳度最廣。

現在的巖代太郎應該才三十多歲,在霓虹嶄露頭角,也沒什麼大名氣。

《開端》的原版配器是西洋管絃樂器,還配了一些比較西化的鼓點,而周彥拿過來之後根據竹笛的音色以及演奏技巧做了一些改編,跟原版聽起來區別還挺大的。

不過當年周彥還是沒有選擇把這首曲子放進《三國》裡面,因為即便是改編版的,還是跟《三國》整體配樂風格不太契合。

其實《赤壁》裡面有三段音樂周彥印象最深,一個是這首《開端》,另一個周瑜他們彈的古琴曲子,最後一個是周瑜的軍隊在操練的時候,一個孩童在山坡上吹的那段笛子。

這三段音樂,周彥最喜歡的是那段古琴曲,是他們央音的老師唐建平寫的,但是電影裡面穿幫太多了,連演奏時琴擺放的位置都能錯,道具組跟現場的音樂指導太不合格了,此類低階錯誤實在不應該。

曲子是唐建平寫的,而周彥對唐建平是非常瞭解,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系的同事。

唐建平對中國民族樂器非常瞭解,但凡導演能夠諮詢一下唐建平,也不至於犯這種低階錯誤。

孩童吹奏的那段笛曲,周彥也挺喜歡,但這一段是巖代太郎的大失誤。

這段笛曲的調式是“雅樂七聲羽調式”,這種調式具有波斯風格,在中國西北地區倒是可以聽到,但是在江南的音樂中是不可能出現的,由一個孩童吹出來實在有點離譜。

巖代太郎根本不瞭解這些東西,所以在給電影配樂的時候,很容易就脫離現實。

這也是找一個外國人做配樂指導的問題所在,巖代太郎的音樂素養當然沒問題,但是他對中國民族音樂的風格把握不夠準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作精女配,但武力值拉滿

虞洄

餘生若不是你,我就不期待了!

風裡來的人

難產夜,傅總在陪白月光分娩

夢幻紫

全世界都有病,除了我[鬼滅]

歲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