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零零章 翡翠形成的條件,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風很清楚,要是尋找一個能夠將這三個條件全部彙集在一起的位置是多麼的難,這三個條件要是單獨拿出來,都不算什麼。

這裡是橫斷山區,最不缺少的就是河流了,而且都是落差極大的河流,要不然這片大橫斷山區也不會成為全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要從這裡找出一條落差大的河流來,簡直就和從禿子腦袋上找蝨子沒啥區別。

同樣,翡翠原生礦在這片區域內應該也存在。

儘管目前在華夏還沒有發現寶石級的翡翠原生礦的存在,但這並不意味著在橫斷山區不存在翡翠原生礦。畢竟無論是緬甸北部的密支那地區,還是華夏國內的這一片區域,從地質學上來講,都屬於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相撞時形成的地質褶皺區。

從最根本的地質學上來講,華夏國內的大橫斷山區,同樣具備產生翡翠原生礦的條件。只不過由於大橫斷山區的自然條件太過惡劣,即便是簡簡單單的勘測,都很難進行,因此這才導致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在華夏國內發現翡翠原生礦。

翡翠是如何形成的?現代地質學家已經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翡翠的形成不是和鑽石一樣需要高溫高壓,翡翠是需要在高壓低溫的地質條件下才能形成的。具體點來講,就是在一萬個大氣壓和相對溫度在200-300c的條件下才能夠形成的。

大家夥兒都知道,從地質學上來講,溫度越高,壓力一般也就越高。同樣,壓力越高,溫度同樣也會越高,而這種高壓低溫的情況其實是比較罕見的。其實按照地質學家的推斷,當年當印度板塊和巨大的亞洲板塊相遇時。兩塊板塊的相撞,讓地球的地殼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但同時,因為處在撞擊邊緣的地殼都在海水的浸泡之中,因此海水會給這部分割槽域進行降溫,這樣機緣巧合之下。就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高壓低溫的地質條件。

無論是緬甸的北部還是華夏的橫斷山區,其實都是屬於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在最基礎的地質學理論上,華夏的橫斷山區西部應該是同樣具有形成翡翠原石礦的條件。

同樣,要形成特級硬玉翡翠。還必須具備另外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就是翡翠圍巖必須是高鎂高鈣低鐵岩石。只有在這種環境下,產出的翡翠才會更純淨。

因為只有少鐵,才會使翡翠的底不發灰。

不過儘管是低鐵的環境,但還是有鐵的存在,而要翡翠十分純淨無雜質,還必須在強還原條件下,即在還原環境中生成<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因為在缺氧環境中。翡翠原石所含的fe會形成磁鐵礦而析出,而不進入翡翠晶格內,可使翡翠綠更正。

第二個條件就是要有生成翡翠後地質作用及多次強烈熱液活動。把翡翠改造得綠正、水好、底純的特級翡翠。因為翡翠成色過程是伴隨著熱液活動進行的,為多期強度不同成色過程。而且緩慢分解成鉻離子的致色元素,要長時間處在150-300c,最佳溫度是在212c左右下,鉻離子才能均勻不間斷地進入晶格,在這種條件下生成的翡翠綠色非常均勻。

第三個條件就是在完全生成特級翡翠後。還不能有大的地質構造運動,否則將會產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裂紋而影響質量。以上各條件很難同時具備。這就是為什麼特級翡翠稀少原因。

不過即便是有這三個極為苛刻的條件的限制,在大橫斷山區依舊有很多地方具備這種條件。畢竟緬甸北部山區可是和大橫斷山區的西部是在同一時期、同一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相同地質條件的區域。

而要形成翡翠的另外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在翡翠形成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含有鈉長石的火山岩侵入體存在,因為根據現代地質學的判斷,翡翠的形成過程,其實就是鈉長石在高亞低溫的環境下進行去矽作用而形成的。

用地質學上的專業解釋就是:翡翠的原生硬玉礦床產於強蛇紋岩化橄欖岩巖體內,巖體與藍閃石片岩接觸。接觸帶為一構造破碎帶,其內見硬玉及橄欖岩的構造角礫及後期鉻鐵礦細脈穿插。

而這種橄欖岩巖體,在大橫斷山區的西部是經常可以見到的。也就是說,只要是花費大力氣勘測的話,即便是在大橫斷山區的西部,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會發現寶石級的翡翠原生礦床!事實上,就在騰衝、盈江這一帶的山區,還是有翡翠原生礦存在的,只不過那些翡翠原生礦並沒有達到寶石級的而已。

在上大學的時候,唐風很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教授在講述華夏翡翠這種硬玉時的無奈和感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