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零三章 火車換輪,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連火車站是華夏進入到蒙古的最後一站,這裡是華夏的北大門。

因為華夏的鐵軌採用的是國際標準軌,寬度為1435毫米,而蒙古和俄羅斯都採用的寬軌,寬度為1520毫米,比華夏的鐵軌寬度寬了85毫米,所以,當火車進出二連站的時候,需要在這裡的機修車間進行換車輪作業,這樣才能夠讓列車在蒙古和華夏境內的鐵路線上自由的飛馳。

所謂換車輪作業,用專業的話語來講應該叫做更換走行部,也就是車輪以及與車輪相連的那一部分,火車車廂的車體是不用更換的。

唐風的晚飯是在二連市委招待所吃的,陪同他的則是二連的一位副市長。吃飯時,唐風表示了想到國際換輪庫看一看火車換輪作業,這位豪爽的蒙古漢子立刻就答應了下來。

二連站內的國際列車換輪作業,幾乎成為了二連的一道著名的風景線,很多前來二連視察的領導,幾乎都有過這樣的要求,因此這位副市長也沒有感到什麼意外。

在副市長的帶領下,唐風於晚上八點多進入到了二連站的國際換輪庫,這座換輪庫是全亞洲最大的換輪庫。在這座幾百米長的換輪庫內,一共有三條三軌道的鐵軌,這種三軌道的鐵軌就是專門為換輪的列車準備的。

這三條鐵軌中的第二條和第三條鐵軌之間相距有85毫米,而第一條鐵軌和第二條鐵軌之間的距離,就是華夏的鐵軌寬度標準,至於第一條鐵軌和第三條鐵軌之間的距離,則是蒙古和俄羅斯的鐵軌標準。

唐風進入到換輪庫時,從燕京開往莫斯科的k3次列車還沒有進站。不過這裡的鐵路工人師傅們都已經嚴陣以待了,一旦火車進庫,繁忙的換輪工作立刻就會展開。

因為列車要進庫和出庫。所以這座換輪庫並不是封閉的,從換輪庫兩端湧進來的冷風。讓整個車間內的溫度僅僅維持在零下七八度的樣子,這些可敬的鐵路工人,就是在這種嚴寒的環境下為火車換輪,而且一換就是五十七年,沒有出過任何的差錯。

晚上的8點37分,從燕京開過來的k3次國際快速列車緩緩的駛進了換輪庫。這輛列車雖然掛著k字頭,是快速列車,但卻並不像國內那些k字頭的快速列車一樣是橙紅色的車體。這輛列車的車體依舊保留著最原始的那種綠色,也就是所謂的綠皮車。

雖然是綠皮車,這是這k3次列車卻是擁有著“中華第一車”的美譽,是名副其實的擁有最高階服務的國際列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車輛緩緩的進入到了換輪庫內之後,機車在停車線之前停住了,然後,分列在火車鐵軌兩側的鐵路工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們首先要將相關的連線螺絲鬆開,然後藉助液壓舉升機,將火車車廂抬起到距離地面大約兩米高的高度。這樣車廂車底就可以和走行部徹底分離。

一節車廂會被四臺橙紅色的液壓舉升機抬起來,乘客在火車車廂內,並不會下車。因此車廂內的乘客都紛紛聚集在車窗前觀賞換輪工作。

每節車廂的下面有兩個走行部,當車廂被抬起之後,這兩個走行部就會停留在窄軌上,而在列車的車頭部位,已經準備好的寬軌走行部在牽引機的頂推下,開始頂著滯留在窄軌上的走行部向後走。

那些窄軌走行部一個頂一個,很快,就會將所有的窄軌走行部全部頂到火車的尾部,而在懸空的火車車廂底部。則留下了寬軌走行部。

這個時候,鐵路工人師傅們用各種工具開始固定、校正寬軌走行部的位置。當確定走行部的位置確定無誤之後,舉升機就會將懸空的列車放下來。然後鐵路工人師傅們再將車廂車體和走行部連線好了,這樣,整個換輪工作就徹底完成了。

這個過程一共持續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當列車在新更換的燃煤機頭的牽引下離開換輪庫時,整個換輪工作就算是徹底完成。而新更換了走行部的火車車廂,將會在新的機頭的牽引下,走出國門,進入到蒙古境內。

其實,這趟k3次列車除了機頭之外,一共有15節車廂編組,但需要更換走行部的車廂編組只有其中的十一節,剩餘的四節車廂編組是國內的迴轉編組。當然,當列車行駛到蒙古的扎門烏德車站後,還會加掛上蒙古國內的幾節車廂編組繼續行走。

唐風早就聽說過國際列車換輪作業,但卻從來沒有見識過,這次終於是看到了,雖然整個過程中充滿了鋼鐵碰撞的噪音,但唐風卻覺得這種工作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正所謂見過即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