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九七章 安置油氣藏,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七天,讓唐風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

別說,完整體的星核,工作起來就是帶勁兒!遠遠不是以前那種不完整體時工作能夠比擬的。要是換成以前的不完整體,要想將多半個南海勘測過來,並且凝聚出如此巨量儲量的兩個超級油藏,沒有三個月的工夫,那是連想都甭想。

而現在,完整體的四級星核,做完這兩項工作,僅僅是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這其中還包括唐風休息了一天的時間!

唐風走出小屋的時候,暴風雨剛剛結束,天空顯得格外的藍,海水也顯得格外的清澈。

站在永暑礁中這座歲數最大的海洋勘測站的碼頭上向北看去,原本是一片湛藍海水的區域,現在已經在吹沙填海工程下,變成了一座長度超過3500米,最寬處也有800米的人工島嶼。

這絕對是一個填海造陸工程的奇蹟,要知道,這裡距離瓊島超過1500公里,這裡的所有物資,幾乎都是從瓊島那邊運送過來的,但這漫長的距離,並沒有阻擋住華夏人對永暑礁的改造腳步,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讓這片原本只有一小座礁石的永暑礁,變成了一座永久性的島嶼!

現在對於永暑礁以及永暑礁周邊七座兄弟島礁的改造依舊在進行中,用不了多久,在永暑礁周邊,就會形成一座真正的島群,而不是礁群,這裡,將成為華夏真正控制南海的橋頭堡。

站在這條深入到海洋大約六十米的碼頭上,唐風渾然不顧濺起的海浪將自己的衣襟打溼,而是心中充滿了無限感慨。

在來之前,唐風曾經特意的瞭解過永暑礁。在腳下這座海洋觀測站建立起之前,這裡在平時,僅僅是一塊露出海平面不到一米。面積也不到三平方米的礁石。

那副老照片唐風也曾經看過,那是一張黑白的老照片。唐風也不知道拍攝於哪一年,在那張照片上,就在這塊露出海面的礁石旁邊,是一座用竹木搭建起來的棚子,棚子依靠著十多根竹子支撐起來,在那座棚子上,豎著一根用竹竿挑起的五星紅旗,還有三個普通人打扮的人......

當年的永暑礁就是那個樣子。平時就是那麼一小塊露出海面的礁石,即便是在退潮的時候,露出海面的也是一小片不算大的珊瑚礁。

但就在這片珊瑚礁上,華夏人民用雙手,將這裡變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從三十年前的一座面積僅有幾平方米的礁石,變成了一座八千多平方米的海洋觀測站,到現在,更是變成了一座擁有2.8平方公里永久性陸地的島嶼!

這種精神值得唐風去敬佩,也值得唐風去驕傲。

正是見證了永暑礁的奇蹟之後,唐風才會萌發出一口氣將南半個南海油氣資源搬空的念頭<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華夏的普通老百姓和子弟兵能夠用他們的雙手為華夏建造一塊永久性的島嶼。那麼咱唐風就用咱的本事,為咱們的祖國創造一座足夠用幾十年的超巨型油田吧!

站在碼頭上發了一陣子感慨之後,唐風轉身走回了兵營。然後在李保國的陪同下,步行圍著新建的永暑島走了一圈,近距離的欣賞了一下這座嶄新的島嶼之後,這才準備駕船離開這座島嶼。

唐風用了三天的時間返回了三沙,在三沙稍作休息之後,繼續駕船返回了天涯。

回到天涯,唐風從當地的相關部門借了一輛陸虎,從天涯一路向北,沿著高速公路直奔瓊島的北部。

唐風在返回瓊島之前。就已經想好了這兩座超級油氣藏的安置地點。一開始,唐風還想在北部灣或者瓊島的東面海域。也就是瓊島和東沙之間的海域安置從南海南部搬運過來的油氣藏呢,後來想了想。唐風決定還是把這兩座油氣藏安置在瓊島本島上。

之所以這麼做,一來是瓊島附近的海域雖然是近海大陸架,深度也很適合海洋油氣井的作業,但這片海域卻是颱風多發海域,每年最少要經歷十次以上的颱風。

雖然海上平臺不懼怕颱風,但將油氣田安置在臺風多發海域,顯然不符合唐風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那就是安全第一,用最低的開採成本獲取最高的利潤。海上油氣井無論再怎麼說,開採成本也要高於陸地油氣井,所以唐風想來想去,乾脆就決定直接將這兩座超級油氣藏安置在瓊島本島。

不過要想把這兩座佔地面積超過三千平方公里,油層厚度超過一千五百米的超級油氣藏安置在瓊島本島,那麼還得需要考慮很多事情,最起碼的一點,那就是要考慮瓊島的地下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