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四八章 最根本的依仗,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豐塔納博士的忠告,唐風是誠心誠意的接受,人家都說了,這是人家用兩次穿越極點的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對於自己這個第一次來到南極大陸上的菜鳥而言,絕對是最珍貴的忠告。
“謝謝您了,豐塔納博士。我想有了您的這些珍貴的經驗,我一定能夠順利的完成這次的自我挑戰的。謝謝您了!”唐風非常誠懇的感謝了豐塔納博士。
事實上,在決定去南極之後,唐風就曾經惡補過許多南極探險的知識,裡面不乏那些成功穿越極點或者在穿越極點行動中失敗的事例,這些事例中,其實都提到了剛才豐塔納博士剛才所說的那些事情。
拿剛才豐塔納博士所說的第一點來講吧,暖季的南極大陸實際上並不比寒季的南極大陸更安全,相反,因為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讓暖季的南極大陸,在氣候上更加變幻莫測,或許上午還是晴空萬里,但到了中午,一場強烈的暴風雪就有可能直接降臨到你的頭頂。
相反,在寒季的南極大陸,就沒有這種變化,寒季的南極大陸除了冷了一些,風暴更強烈一些,其實氣候的變化反而還不如暖季那麼頻繁。
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只有暖季和寒季之分。可即便是在暖季,南極大陸內陸的平均氣溫也會在零下二十度以下,如果趕上一場暴風雪,氣溫直降個二三十度就和玩兒一樣。所以,暖季的南極大陸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你根本就無法摸清楚氣候的變化規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唐風透過惡補,知道豐塔納博士說的很正確,那就是一旦遇到暴風雪的時候,修建一間雪屋是最好的。透過愛斯基摩雪屋效應。可以讓人在裡面存活很久的時間。
愛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冰冷的北極圈之內,他們的房屋不是用木頭和石頭建造的,他們的房屋都是用雪磚或者冰磚建造的。
這種用冰雪建成的雪屋。其內部溫度幾乎和普通房屋的溫度沒有什麼區別,愛斯基摩人甚至在雪屋內點火取暖。都不會造成雪屋的坍塌。因為雪屋下部的溫度雖然高,可雪屋頂部的溫度依然是在零度以下,所以上升的水汽在接觸到雪屋的屋頂或者牆壁的時候,就會迅速冷凝、冰凍,然後成為雪屋的一部分。這就是雪屋效應。
雪屋是相當神奇的,前幾年的瑞典,曾經發生過一件堪稱奇蹟的事情。四十四歲的彼得.斯蓋爾伯格駕駛汽車返家的時候,汽車不幸拋錨。結果就把彼得.斯蓋爾伯格扔在了零下三十多度的荒郊野外。但因為那個地方非常寒冷,降下的大雪將整輛汽車都埋了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和雪屋差不多的內部空間。而彼得.斯蓋爾伯格在這個小小的“汽車雪屋”內,竟然生存了兩個多月,最終獲救。
事後,根據分析,彼得.斯蓋爾伯格的這次堪稱傳奇的經歷,實際上就是愛斯基摩雪屋效應救了他。
他那輛被大雪完全掩埋的汽車內部,實際上就是一個雪屋,裡面的溫度只有零下幾度。而彼得.斯蓋爾伯格因為恰好擁有保暖性非常好的衣物和睡袋,因此他才能夠依靠吃雪來維持生命,而不會因為失溫而死亡。
如果唐風真的在探險途中遇到暴風雪的時候。那麼只需要在原地向斜下方挖一個雪洞,人鑽進去,那麼在短時間內就絕對不會有生命危險。
至於豐塔納博士所說的第二點,說實在的,這個東西真的是有點不好克服。冰帽裂縫之所以被稱為“最恐怖的殺手”,主要就是因為其隱蔽性太好了。
在廣闊的南極大陸上,到處都是厚達上千米的冰帽,而這些冰帽在暖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裂縫。只不過這種裂縫大都隱藏在冰層或者雪層之下,靠肉眼根本就無法發現。一旦遇到這種裂縫。而且恰巧裂縫頂部的冰層無法承擔你的重量,那麼你的下場就是直接掉進幾千米深的裂縫中。那可真是連上帝都無法挽救了。
不過如果你有冰雷達探測器的話,那麼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所謂的冰雷達探測器,就是一種專門針對冰蓋內部以及深層結構進行探測的雷達。這種雷達利用電磁波對冰蓋介電常數的不同反射率,來探測冰蓋內部以及深層的結構。
早期的冰雷達探測器都是那種傻大笨粗的大傢伙,需要用雪地車之類的運輸工具來承載,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已經研發出了多種行動式冰雷達探測器,一個人就可以揹負著這種冰雷達探測器對冰蓋內部進行探測。
現在在星核空間中,就有這麼一部小巧的行動式冰雷達探測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