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一四章 笑的地動山搖,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亞奎瓦向北大約六十公里的地方,就是維亞蒙特斯,在這座小城中,有一條洶湧澎湃的河流從城中穿城而過,這條河流就是皮科馬約河。
這條發源自安第斯山區的河流,是巴拉圭河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這條河流也是從亞奎瓦返回聖克魯斯的路途中遇到的第一條大型河流。
維亞蒙特斯就位於安第斯山脈的山腳下,城市的北端甚至都已經修建到了安第斯山脈的東麓上。皮科馬約河從安第斯山脈的一座山口中噴湧而出,在短短不到十公里的距離中,河面寬度就由不到五十米寬迅速拓寬為一條河道寬度超過三百米的河流。
維亞蒙特斯市區的河道還稍微好點,最寬的地方也不過才五百來米,可是隨著皮科馬約河越往下游走,河面就會越來越寬,有的地方的河面寬度甚至超過了兩公里!
事實上,從皮科馬約河開始,一路向北還有三條河流和這條河流都很相似,都是那種在山區很狹窄、水流很足,可是一旦衝破山口的束縛,那麼河道就會迅速變寬。所以,考察好這條皮科馬約河,對於後續的另外三條河流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要修建鐵路橋樑,當然是河道越窄越好,而且一般來說,橋樑的修建最好是選擇在河道最穩定的區域。可是在這裡,那些修建橋樑的經驗很難用得上,因為這裡的地形太特殊了。
河流的落差很大不說,而且河道還是會發生變化的。如果某一年山區的降雨過多,那麼河流在衝出山口之後,龐大的水流肯定會改變一部分河道。即便是河道兩側修建了河堤也不好使。龐大的水流和大幅度的落差,足以把這些用巨石壘好的河堤沖毀。事實上,在維亞蒙特斯的南部城區,歷史上就發生過多次因為河流改道而淹沒城區的慘劇。
後來,維亞蒙特斯在皮科馬約河的南岸花費巨資修建了一段極為堅固的大堤。這才讓維亞蒙特斯的南部市區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安全,而那條從聖克魯斯通往亞奎瓦的鐵路橋,就修建在這段大堤的保護範圍內。
這座鐵路橋只是一座單軌鐵路橋,而且載重能力肯定無法滿足新鐵路的運力要求的,因此在這條皮科馬約河上還需要修建起一座嶄新的鐵路橋。
作為華工國際駐玻利維亞專案部的副總經理,老房同志對這方面是非常精通的。畢竟他就是從技術員幹起的,論技術,論基礎,整個專案部他要說是第二,就沒人敢認第一。
“老房。這個地段修鐵路橋怎麼樣?”老房已經在河南岸研究了許久了,別說是克里斯他們幾個了,就連唐風都等的有些不耐煩了。
“怎麼說呢?這個地段要說也不錯,有這段大堤護著,只要這段大堤不出事,那麼鐵路橋就問題不大<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至於河道中央,修建橋墩的區域上游有幾塊大型沙洲做保護,相比之下到是比大堤這一段還要安全。可是。一旦大堤被沖毀的話,雖然不至於影響到大橋,可是鐵路線的安全就沒有保障了!”老房拿著那張畫滿了各種線條和符號的白紙說道。臉上也是一副為難的神色。
老房說的沒錯,作為一個專業人員,考慮的事情是很多的,不僅要考慮大橋自身的安全,還要考慮大橋兩段鐵路線的安全。
唐風向北面看了看,北面不足四公里的地方就是安第斯山區的山脈。皮科馬約河就是從那裡的一座山口衝出來的。
“我說老房,要不咱們再往上游走走再看看?”唐風指著山口位置說道。“皮科馬約河剛剛從山口出來的區域,我認為地質條件反而應該要比這裡好。畢竟那裡是山區,大都是岩石構成的。”
老房笑了笑,拿出了一份當地的詳細地圖,指著那一帶說道:“唐先生,要論地質情況,那裡肯定是最好的,不過你看看這個山口附近的地形。這一帶其實就是一個凹進去的山坳,整個維亞蒙特斯的北部都隨著地形凹進山脈裡面去了。如果我們從上游修建橋樑的話,雖然可以保證地質條件沒問題,但另外一個問題又會產生制約。別忘了,咱們這條鐵路修起來之後,最終可是要跑過載列車的,一列過載列車動輒就是上百節貨車編組,長度那就是一千五百米往上說,如果在上游山口位置修建大橋的話,那麼整條鐵路就會在這裡拐一個大彎,普通列車還好說,可是過載列車顯然就不行了,彎度太大,速度肯定要降下來,而且坡度也不小,我擔心到時候機車受不了。”
聽了這話,唐風有些無語。沒辦法,人家才是專家,不過唐風還是有些不死心的說道:“我說老房,不行咱們就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