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零八章 真正意義上的搬運小行星,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可不會利用星核提前將安裝等離子推進器的地基弄好了,既然是實驗,既然是為了積攢經驗,那麼這一切都必須要那些工程師親自來做才可以。

也幸虧在這幫工程師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施密茨博士。早在唐風將選定的小行星的高畫質圖片傳送到施密茨博士的郵箱之後,施密茨博士就已經計算出了最佳的安裝地點和安裝方法。

小行星儘管相比起其他天體而言,體積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但對於這一百二十人的團隊以及那兩臺等離子推進器而言,小行星還是非常大的。

這畢竟也是一顆長達1100米,寬足有700米,厚度也超過500米的一顆小行星,施密茨博士選定的安裝那兩臺超級離子推進器的兩個工作面,面積也都超過了0.45平方公里。這個面積甚至比梵蒂岡的國土面積還要大......

這120人分成兩撥在兩個工作面上工作,真的是不顯什麼。

為了固定這兩臺等離子推進器,施密茨博士採用了一個看起來最笨,但實際效果卻是最好的一個辦法,那就是用高強度的碳奈米管纜帶將整顆小行星攔腰包裹起來。寬達十五米、厚足有三十厘米的碳奈米管纜帶有足夠的強度保證讓那兩臺等離子推進器固定在小行星的兩個面上。

相比於將整顆小行星鑽透,然後從兩面固定這兩臺超級等離子推進器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施工難度最低,而且保險性也更好。經過計算,這種方法足夠讓這兩臺等離子推進器非常牢穩的固定在小行星的表面上!當然,這也要多虧了碳奈米管技術的發展,否則,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也只有這種寬度和厚度的碳奈米管纜帶,才能夠承受得住這麼大的力量。

這顆小行星就是在這樣的方式下,經過了五個月的加速,然後又經過了十七個月的減速,最終是成功的被搬運到了地球的同步軌道......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類第一次搬運小行星!(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