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二四章 敗家玩意兒,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韓.正他們身為正兒八經的宇航員,這次登月除了檢測火星飛船的各項效能之外,還擔負著其他的科研任務。上去一次不容易,必要的科考專案是必須要做的。月球離地球雖然很近,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登上去的。
別的不說,光是這次登月所消耗的費用,就差不多需要二十億美元。這次登月因為是屬於額外任務,是唐風一拍腦袋決定的,但其中的花費可並不少。
宇航員的訓練費用、其他費用就不說了,單單是為了“鯤鵬號”登月所消耗的化學燃料,就需要“星空三號”重型系列火箭額外多發射四五次,雖然現在“星空”系列運載火箭的平均發射成本已經拉低到了兩千多萬美元/次,可光是為“鯤鵬號”補充燃料,就需要額外的多花費一億多美元。
加上“鷹隼號”的補充以及火星飛船上的各項物資的補充,大體的計算下來,這麼一次登月行動,消耗二十億美元算是少的了。這還是在火星飛船已經就位的情況下,要是和第一次登月一樣,那可就是上百億美元的花費了。
所以說,這種航天行動真心是一個無底洞,錯非也就是這幾年唐風可著勁兒的折騰,折騰出來一個不菲的身家,否則他還就真支撐不起來這樣的航天計劃。
韓.正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任務,唯獨唐風這個大老闆是沒有任何任務在身的。
不過施密茨博士不給唐風安排任務,並不代表著唐風自己沒有任務。相比於韓.正他們所搞的那些科研專案,唐風身上的任務可是更重要。
如果真的能夠和亞歷山大家族的人接觸上,那麼對於整個人類來講,或許就是一個天大的契機。只是唐風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能夠接觸上,也不知道接觸後人家亞歷山大家族的人回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
一切都要試過再說。
在亞歷山大.鮑裡索夫同志和美國人鮑勃.阿諾的幫忙下,唐風將“鯤鵬號”中的那輛外形酷似全地形車的火星車給卸了下來。
這輛被唐風命名為“探索號”的火星車,可不同於美國以前發射到火星上的“勇氣號”和“好奇號”火星車,後兩者都是無人駕駛的小型火星車,一旦出了毛病,那幾乎就意味著火星車的壽終正寢。
可是“探索號”卻是不一樣,這種火星車可是能夠載人的,一次性可以拉兩個人在火星表面以最高50公里/小時速度狂飆突進。別的不說,光是這種速度,就遠遠不是“勇氣號”或者“好奇號”可以比擬的。
因為擁有了有效載荷更大的“鯤鵬號”,所以施密茨博士也是底氣十足,再加上唐風的支援,因此施密茨博士的團隊才會用一年多的時間研發出這款真正的可以載人在火星表面行走的火星車。
“探索號”火星車外形酷似全地形車,長度在3.1米,寬度在1.7米,高有1.8米。擁有四個巨大的免充氣防爆輪胎,在這四個輪胎之間,就是“探索號”的駕駛室。
“探索號”的駕駛室是全封閉的,內部安裝有維生系統和空調系統,當在駕乘人員進入到駕駛室內部並鎖閉艙門之後,維生系統就會自動向駕駛室內注入混合著氧氣的氣體,在三分鐘之內,就可以讓駕駛室內的氣壓達到0.8個以上。也就是說,穿著艙外航天服進入到“探索號”的駕駛室之內,只需要三分鐘的時間,宇航員就可以脫掉頭盔正常的在裡面活動。
這種維生系統和空調系統,不僅可以為駕駛室提供足額的氣壓和氧氣,還可以調整駕駛室內的溫度,使其處於一個恆溫狀態。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先進的維生系統和空調系統,“探索號”火星車甚至比地球上的汽車條件都要舒服。
採用四輪電驅動的驅動方式,其核心能源是八塊由氧化鈽和鉬製作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也就是核電池,這八塊核電池可以驅動“探索號”在滿負荷的情況下行駛超過五千公里。
除了那八塊核電池之外,在“探索號”密閉艙頂部的後半部分,還有兩面摺疊式太陽能翼板。這兩面太陽能翼板伸開之後,每一片的長度將會達到八米,寬度也有兩米。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利用這兩面太陽能翼板為車載太陽能電池充電五個小時以上,可以讓“探索號”火星車不間斷的行駛超過五十公里。
當然,這種太陽能電池只是作為一個輔助能源來使用,主要的動力還是來自於那八塊核電池。
因為配備了太多的電池,所以導致“探索號”火星車儘管採用了鋁鋰合金來製造,但其自重依然達到了兩噸以上。
不過“探索號”的有效載荷卻是很大的,它不僅可以拉著兩個體重在九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