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八一章 首次失敗,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論是發射視窗還是火星飛船的建造,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時間,一切只需要按照計劃來進行就可以了。
所以唐風所關注的並不是這兩項,唐風所關注的是“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
當初唐風和本傑明.洛克菲勒搞星空探索公司的時候,花費了重金從埃隆.馬斯克手下挖來了施密茨博士,而作為航天界大名鼎鼎的專家,施密茨博士轉入星空探索公司沒有多久,就在唐風砸下的大筆科研資金的支援下,成功的研發出來了“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
這款火箭可不像馬斯克的“獵鷹”火箭,“獵鷹九號”運載火箭雖然是全世界第二種完成陸地垂直回收、第一種完成海洋平臺垂直回收實驗的火箭,但這只是一款中型運載火箭,無論是geo運力還是gto運力是遠遠無法和“星空一號”相媲美的。
“星空一號”作為星空探索公司的當家運載火箭,在成功的完成了第一次陸地垂直回收實驗之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先後進行了月球飛船組裝的發射任務、載人登陸月球發射任務以及火星飛船建造的發射任務。
截止到六月初,當初那枚用來做實驗的“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成功的完成了十七次發射任務,為星空探索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可是世界上第一款重複利用超過十次的運載火箭,因為是重型運載火箭,“星空一號”每發射一次,光是發射成本就需要九千萬美元之巨。不過因為“星空一號”可以重複使用,所以當第二次發射的時候,星空一號的發射成本就直接降低到了5600萬美元。到了第五次發射的時候,發射成本降低為3600萬美元......
一直到“星空一號”的第十七次發射,這次發射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了1200萬美元。絕對是人類歷史上重型運載火箭發射成本最低的一次。
而這十七次發射的平均成本,更是被拉低到了僅有2200萬美元的地步。可以說,“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為人類航天事業拉開了嶄新的一頁篇章。
因為發射成本的降低,現在包括歐空局、nasa、俄羅斯航天局、曰本宇航開發局、印度航天局甚至是華夏航天局,都已經有意向將發射任務委託給星空探索公司。可以說,已經連續完成十七次發射任務的“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開始為星空探索公司成功的敲開了世界各大航天大國的市場......
可就在這個時候,“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發生了意外,確切的說。是在第十七次發射任務中出現了意外。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的6月11日凌晨6點05分,“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攜帶火星飛船的第十個功能倉,也就是價值12.8億美元的副生活物資儲備艙順利升空。經過大約108秒的飛行之後,一二級火箭成功分離,二級火箭攜帶著功能倉衝出大氣層,向預定軌道飛去。
其實這個時候,整個發射任務幾乎算是已經完成了80%,而事實也證明,這次“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的發射確實是非常成功的,因為那個價值超過12億美元的功能倉。最終是被成功送入到了預定軌道,併成功和火星飛船對接。
可分離後的“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一級芯級火箭卻在返回過程中出現了重大意外。
或許是“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已經經歷了太多次的發射考驗,也或許是上一次被回收之後工作人員檢測的不夠仔細。反正當“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一級芯級火箭按照程式在距離地面大約兩萬英尺的高度點燃主反衝發動機之後大約6秒之後,一級芯級火箭的箭體竟然發生了斷裂,導致“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的重複回收任務第一次宣告失敗......
誰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原本正常墜落的“星空一號”重型運載火箭的一級芯級火箭在空中墜落的姿態非常完美,只要按照程式在規定的高度點燃主反衝火箭並調整好墜落姿態,那麼這次回收任務就可以完美的完成。
可誰知道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當時在肯尼迪發射中心的地下指揮室中,所有的人都透過即時畫面看到了這匪夷所思的一幕。
先是當主反衝火箭點燃之後,原本極速下墜的火箭箭體立刻產生了極為明顯的停頓,巨大的下墜力被更為強大的反衝火箭的推力所抵消。同時,位於一級芯級火箭側壁的十六個小型反衝火箭也在程式的控制下依次噴射。讓一級芯級火箭的墜落姿態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就調整為垂直狀態。
事實上,從一二級火箭分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