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五六章 地震預警系統,大礦主,赫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在這個世界上,一提起自然災難這個詞,恐怕有很多人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詞就是“地震”,其次才是諸如颱風、海嘯、火山爆發、泥石流、洪水之類的,甚至有人還會說出彗星撞地球之類的詞語。

沒錯,所謂的自然災難指的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難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而根據自然災難造成的後果的嚴重程度,人類將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災難的等級分為了九個等級,但可笑的是,排名前三的都是天體災難,也就是來自於地球以外的因素給地球造成的災難性後果。比如排名第一的就是太陽衰亡,變為紅巨星然後吞噬地球;而排名第二的,則是更不著調的所謂黑洞撕裂吞沒地球;至於排名第三的,還稍微靠點譜,那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

好吧,我們不得不承認以上三種自然災難對於人類或者對於整個地球來講都是滅頂級的災難,但這三種自然災難發生的機率太小了,或者說是發生的時間太久遠了......

而在地球內部,要論自然災難所造成的後果的嚴重性,排名第一的當屬地震。而地震也是上面那九個等級中排名第四的。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震常常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能引起火災、水災、有毒氣體洩漏、細菌及放射性物質擴散,還可能造成海嘯、滑坡、崩塌、地裂縫等次生災害。

歷數人類有記載的各種自然災難,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無疑是要排在第一位的。遠的那些地震咱就不探討了。光是近期的那些地震,連帶著此生災難造成的嚴重後果,都是那麼的血淋淋......

無論是曰本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發生的關東大地震。還是華夏七十年代的唐.山大地震和新世紀的汶.川大地震,又或者是印度洋地震引起的印度洋海嘯。造成的死亡人數都是論十萬計的......

而2011曰本發生的那次地震,所引發的海嘯雖然沒有造成很大的人員傷亡,但卻直接導致福島核電站洩露,造成的後果甚至比地震直接造成的後果還要嚴重......

地震對於人類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懲罰!

而以目前人類的技術而言,還無法在地震發生之前就預測到地震發生,只能是在地震之後做到預警,為震區的人們提供幾秒到幾十秒不等的準備時間。

這種技術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利用地震發生時p波(縱波)和s波(橫波)傳播速度的不同來進行預警。

地震在地下震源發生後,釋放出的能量以兩種波的形式傳播,一種是擠壓岩石產生的壓縮波(簡稱p波),它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所以又叫縱波,它讓地面上下顛簸;一種是剪下岩石產生的剪下波(簡稱s波),它的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所以又叫橫波,它讓地面左右搖晃。橫波比縱波強得多,振幅是縱波的3~10倍。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因素。但是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大約每秒4公里,而縱波的傳播速度大約每秒7公里。

於是不難想到。能否利用這兩種波速的時間差,一旦監測到縱波,就趕在破壞性強的橫波到來之前發出預警呢?預警的時間可能只有幾秒或十幾秒,雖然來不及疏散人群,但是來得及採取切斷煤氣、停止發電、停駛高速列車等措施,防止次生災害。如果距離震中足夠遠,預警時間甚至有可能長到幾十秒。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與受災最嚴重的北川的直線距離約120公里,如果在映秀監測到縱波後就立即向北川發出預警,那麼北川就可以有約30秒的反應時間。甚至足以組織學生撤離教學樓了。

這個原理雖然簡單,但要據此建一個全國性地震預警系統。卻不容易,至少要具備三個條件。

首先。要有密集的地震臺網,及時監測全國各地的情況。

其次,這是一個昂貴的浩大工程,要想開發這個工程,就必須要有開發它的財力、能力和意願。

最後一個條件,與其說是一個條件,還不如用一個矛盾來形容更好。因為當地震發生時,破壞最嚴重的震中地區來不及預警,離震中越遠則預警時間越長,但是地震破壞也越小,就越不需要預警。所以,這就成為了一個讓人矛盾重重的關鍵因素。搞?還是不搞?花費了巨資搞出來這套系統,真的有那麼大的作用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