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晨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六章,古典音樂之王[重生],莫晨歡,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戚暮還在華夏的時候,曾經聽鄭未喬說著這樣一個笑話:得到百萬人的喜歡,你是偶像巨星;得到千萬人的喜愛,你是領袖人物;得到上億人的喜愛……哦<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原來你是人民幣!

雖然這只是一個隨口的段子而已,但是卻也說明了一個道理——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

就算是好脾氣如多倫薩先生,都有扎耶夫在背後欺瞞背叛,更何況是其他人?

全球喜歡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的樂迷很多,甚至有人愛之將其奉為一生追逐的傳說。當然,也有很多人厭惡這位大師,認為他空有絢麗華美的技巧,但是琴聲卻缺乏感情。

這自然是無稽之談,畢竟幾百年前的音樂不會有任何手段流傳儲存下來,只有那些聽眾們的筆記、樂評記錄著這位小提琴大師的傳奇。

小提琴的難關,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技巧、第二個便是感情。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一首富有充沛感情的曲子,甚至是連絲毫不懂音樂的人,都能從樂曲中體會到一種浮現於琴絃上的快樂與滿足,乃至於有很多人都認為——

『聽了這首曲子,再糟糕的心情也一下子愉悅起來』。

但是這首《d大調》確實不能算是一首多麼高難度的曲子,在專業小提琴家的手中,這隻能算是中等難度,並無太多複雜的技巧。

有了感情便已足夠體現這首曲子的美好,還需要其他嗎?

錦上添花說得容易,做起來卻難,多少年來也確實有人改編過這首曲子,但是卻很少有讓人覺得驚歎的,只能說的與原曲相差無幾,沒有太大改進。

改編一首曲子需要的除了改編者對這首曲子的瞭解與認知外,還需要改編者擁有非常卓越的耳力與音樂水平。因此,通常能夠改編一首曲子的人,都是某方面的音樂大師,比如卓越的鋼琴家、小提琴家、大提琴家等。

當然,在一支樂團裡,通常都是由指揮和首席小提琴手擔任這個工作,比如戚暮曾經演奏的那兩首改編《聖母頌》和《藍色多瑙河》,就是由他和華爾斯先生一起討論、改編出來的。

而如今這首《d大調》,卻已然不可能再有他人的參與。

舞臺下,多倫薩先生的腰板挺得筆直,身子稍稍前傾,目光認真專注地盯著舞臺上那個低眸演奏的青年,他將全部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自己的耳朵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音律。

但是現在青年演奏的速度實在太快,因此連多倫薩先生都是在聽到第二小段的時候,才猛然驚醒,低聲喊道:“第二樂章的小廣板?!”

一旁的莫托爾四人紛紛怔住。

一首音樂的要素一共分為9個方面,包括有節奏、曲調、和聲、力度等等。

而對於節奏來說,它的另外一個要素即為速度。在創作一首曲子的時候,樂曲家們經常會在樂譜上標註符號,告訴演奏者該以什麼樣的速度來演奏曲子,通常而言這種符號都是義大利文,從最慢的廣板、慢板、柔板……一直到中板、快板、急板。

而比廣板稍微快一點的速度,便稱為小廣板——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貝多芬的《d大調》一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不太快的快板,第三樂章是一段快板,而第二樂章則是一段小廣板。

這第二樂章是全曲中最富有貝多芬意味的抒情曲目,由單簧管和小提琴為主音律合奏,表現出溫緩流暢的音律,讓人心神放鬆。

而如今,戚暮演奏的這段旋律實在不能稱為是小廣板,不,它甚至已經超過了快板的速度,而真正成為了一段急板!

恐怕在場也只有多倫薩大師能在十幾秒內反應出這加快了數倍的曲子到底是什麼,因為在場所有人都發現,當第二樂章加快成了急板後,它竟然有著超乎想象的急促與熱烈!

只聽那激昂極速的旋律,正從小小的音孔中傳出。青年修長的手指已然成了虛影,快速地在琴絃上前後移動著。而他的右手正執著琴弓,以更加急促的速度在跳弓!

五個音……不!

是十個音、十幾個音同時在一個拉弓上跳躍出來!

單純地按照樂曲的速度加快節奏,這並不是優秀的改編,因為有的時候這段旋律並不適合以這樣的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