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23章 西域策,步步驚唐,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大唐繳納過一文賦稅,偶有進貢,我大唐回賜倍之。其受大食國進犯,亦非我朝所願,若我朝勞師遠征,迢迢萬里,耗費無數,國庫豈又承擔得起?”
李昂當即駁道:“魏兄所言,雖不無道理,然也不盡然。西域諸國奉我大唐為主,本就有尋求庇護之意,我朝既然冊封了諸國,在道義上也就有了保護諸國的責任,否則大唐威信何在?
至於勞師遠征,有所耗費,可與諸國商定,由其承擔。諸國年年遭受大食侵略,苦不堪言,相信他們也願意承擔的。”
唐宇說道:“日之兄所慮,在下心裡是認同的,然而大食非小國,想將其擊敗,恐怕不容易。我安西四鎮兵力本就不多,更加上南有吐蕃虎視眈眈,北有突厥餘部不時反叛。若四鎮兵馬應河中諸國請求,大舉西征大食,吐蕃和突厥餘部豈會坐失良機?若四鎮陷於吐蕃,西征大軍必潰。”
李昂舉起酒杯,徐徐飲罷,才淡定地說道:“你們說的都對,但也都太消極。在我看來,我大唐無需多派兵馬,一萬大軍足矣,如此,將不影響安西四鎮穩定。等過去之後,再從昭武九國、吐火羅抽取兵馬,這麼多小國,抽取幾萬大軍當不成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所有的兵馬抽調起來後,不能由其國將軍指揮,必須將其打散,重新整合,由我大唐派出各級將領加以指揮,經過一段時間操練,足以對抗大食國大軍。
當然,我們也不謀求一次性滅掉大食國,只要小勝一場,立威即可,然後這幾萬從各部抽調出來的大軍,將不再放歸各國,而是作為長期防禦大食的力量,駐守在最前沿。”
狄遠聽完,忍不住擊掌讚道:“高<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日之兄此策著實高明,如此一來,河中地區有數萬大軍控制在我大唐手中,對外可防禦大食,保諸國安全;對內可加強對河中諸多小國的控制。假以時日,則河中地區完全可效仿安西,逐步取消其自治,由朝廷派出流官治理。”
唐宇、魏如良、吳自清三人聽到這,也紛紛表示讚賞,本來看上去根本不可能的事,經李昂這麼一變通,便完全行得通了。
你想啊,現在河中諸國飽受大食侵掠,各國可謂是輪流向大唐遺派求援;
比如,開元七年安國王表稱:仍請敕下突騎施,令救臣等。臣即統領本國兵馬,計會翻破大食。伏乞天恩,依臣所請。
這道表章是明知大唐難以勞師遠征,是以退而求次,請求大唐皇帝派已經歸順的突騎施求助。
比如,開元十五年,吐火羅葉護遣使向唐朝求救:慈父身被大食統押,大食欺侵我,即與你氣力。奴身今被大食重稅欺苦實深。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國土必遭破散……伏望天可汗慈憫,與奴身多少氣力,使得活路。
這樣的表疏,雖然文詞不太通順,但其飽受大食欺凌,渴望大唐救援之情溢於言表。
又如,開元二十九年,石國王遣使上表曰:奴自千代以來,於國忠赤。只如突厥騎施可汗忠赤之中。部落安貼。後背天可汗,腳底大起。今突厥已屬天可汗。在於西頭為患,惟有大食,莫逾突厥。伏乞天恩不棄,遣突厥部落,討得大食,諸國自然安貼。
這樣的表章,各國幾乎年年遣使呈送長安,可謂是東望王師年過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唐派出萬把兵馬,再從各國抽兵,各國怕是求之不得,必然踴躍響應。
等兵力抽調過來後,以增加戰力為名,打散整合,再派大唐將領指揮,各國還能有什麼話說。
總之,一切幾乎說是順理成章的事,具有極強的操作性。
李昂接著說道:“這只是第一步,等有了這幾萬大軍在手,就可以進行第二步,全力扶植波斯復國。到那時,所謂的扶植波斯就不再像現在一樣,只是嘴皮上說說而已了;
如今大食內部教派衝突不斷,只要瞅準時機,一旦大食發生大規模內亂,幾萬大軍完全可以大舉西進,迅速掃平呼羅珊地區,讓波斯人在那裡紮下根來,恢復統治。”
“善!大善!日之兄之見識,我等望塵莫及也!”
“不錯,日之兄之策,著實可行。”
對面唐宇幾人的讚歎,李昂笑道:“諸位仁兄,別光顧著誇我,就以這個思路,你們也多想想,看看還有什麼可以補充。過兩日,我尋得機會,帶你們上左相府上,一起向左相獻策如何?”
“太好了!”
“日之兄,你可不能言而無信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