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93章 煽風點火,步步驚唐,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右相不甘心,如今正派吉溫等人巡查地方,大肆蒐集太子罪狀;右相要剷除太子羽翼,進而劍指太子,但縱觀地方上的官員,如今都已不夠分量。自韋堅與皇甫惟明獲罪之後,太子最大的依仗是王忠嗣,偏偏現在王忠嗣聖寵正隆,身兼四鎮節度之職,右相一時之間對王忠嗣也是有心無力。這次時候,如果董副使能送右相一個機會,何愁右相不將董副使引為心腹?”

董延光聽到這,目光大盛,心中暗歎,看來自己之前還是小看了這個趙上益啊,經他這麼一分析,董延光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王忠嗣和太子關係親密,如果能扳倒王忠嗣,很容易就能牽連到太子。右相李林甫對這樣的機會肯定是夢寐以求的。而如果能幫李林甫這個忙的話,自己何愁不能取而代之,升任隴右節度使一職?

他既興奮,又發愁地說道:“只是王忠嗣從小被天子接入宮中撫養,等同於義子,深得聖寵,而且王忠嗣為人向來謹慎,要扳倒他談何容易?”

趙上益答道:“現在,董副使需要右相,右相何嘗不需要董副使呢?只要有右相在朝中為應,要扳倒王忠嗣也並非難事。”

“你有何計策,快說!”

“這第一步嘛,可從李昂此人身上著手。董副使可派人進奏右相,說李昂與王忠嗣捏造事實,虛報戰功…….”

“這恐怕不行。”不等趙上益說完。董延之便失望地說道,“我已獲得準確訊息。李昂確實焚燬了伏俟城,並擄回了吐蕃大論莽布支。”

趙上益淡然笑道:“董副使看來不太清楚右相的手段。董副使可知,現在多少地方官員被杖殺于吉溫等人手上?但有鳴冤者,奏章到不了御前,已經被杖殺於右相棒下。

如今右相正找不到王忠嗣把柄,只要右相想,為李昂奏功的奏疏恐怕根本到不了御前;如果董副使上奏李昂與王忠嗣虛報戰功,豈不正投了右相所好?

另外。當年天子雄才偉略,重軍功,矢志開疆拓土,如今威脅大唐北疆的突厥已滅,只有吐蕃仍為大唐心腹大患,天子必欲滅之而後快。

縱觀隴右,石堡城乃是大唐與吐蕃之間最重要的險隘,董副使可立即上疏,向天子奏請出兵奪回石堡。只要董副使說明石堡的重要性,並告知天子。現在吐蕃內部君臣不和,達扎路恭又剛剛鎩羽而歸,士氣低迷。正是奪回石堡的最佳時機,再有右相在朝中替董副使您說話,天子必然心動。

而王忠嗣剛到隴右,尚未理清隴右軍務,多半不願立即攻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石堡城,到時天子聖旨一下,王忠嗣若是違抗,則必定讓天子不快。

王忠嗣若是勉強出兵。倉促之間很可能因準備不足,拿不下石堡。這不僅讓他在隴右的威信大跌,同時還會讓天子心生不滿<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到時董副使便可揭發王忠嗣作戰不力。有右相在朝中為應,何愁扳不倒王忠嗣?”

董延光聽得心中大樂,趙上益這個計策,可謂是天衣無縫,把王忠嗣架到火上烤,又讓他挑不出毛病來。

趙上益有些話沒有說,但董延光卻已瞭然於心。王忠嗣初來乍到,對隴右的敵我態勢的具體情況,以及對隴右兵將都不甚瞭解。

而自己在隴右多年,如果王忠嗣真的順從皇帝的意思出兵攻打石堡,只要自己暗中下點絆子,不難讓他鎩羽而歸,到時李林甫就可以在朝中發動官員,追問王忠嗣敗軍之罪了。

一旦王忠嗣倒下,順勢收拾個李昂豈在話下?

董延光越想心情越舒暢,他當即讓人上酒菜,和趙上益對飲,對於趙上益的欣賞溢於言表。酒足飯飽之後,董延光便依照趙上益的計策,給朝廷上書。同時派心腹帶上禮物和私信入京去巴結李林甫。

誰也沒想到,一場很可能影響到大唐國運的陰謀,就這樣上演了。

此時的李昂對此還一無所知,他在安人軍休息一天之後,便領著二十八騎,押著莽布支,返回了鄯州。

沿途的大唐軍民,只說俘虜了吐蕃大論,紛紛趕到路邊夾道圍觀。對於李探花領五十騎深入大非川,大破吐蕃的事情,爭相傳誦。一時間,李昂在隴右軍民心中,成了一個神話一般的人物。

大家紛紛把他和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比,甚至言之鑿鑿說他就是霍去病投胎轉世。李昂二十八騎所過處,無不是歡呼雷動,人們大聲誦著李昂孤身出鄯州時在城門外的題詩:

昨日京中探花郎,

今朝輕騎渡河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