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200章 識人之道,步步驚唐,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適之在李昂誦詩之後,說了句“日之才思敏捷,實為進士之才也!”。這樣的話,你可以理解為變相的許諾,但也可以說是一句隨口的稱讚。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李適之在試探他而已。

至於為什麼是進士之才,而不是狀元之才,可能是競爭太激烈,或者是李適之覺得李昂雖然救了自己一回,但對他了解還少,是以只變相的許了一個進士。

各有可能都有,李昂也沒辦法追問,否則那吃相就太難看了。

兩人廳中宴飲,廳外雪花紛飛,遠處傳來陣陣鼓聲,這是各坊的坊門要關閉了,李適之已經提前讓李昂今晚留宿相府,是以李昂也不急。

已經有幾分醉意的李適之,忽然推杯嘆道:“老夫居於相位,常思為國覓良才,然識人何其難也!”

李昂不知道他為何突然有此一嘆,只道他又是在試探自己,於是謹慎地問道:“李相公治政有方,明察秋毫,所用之人,皆是賢能之輩,為何作此嘆息?”

李適之輕撫著長鬚,徐徐說道:“人心難測啊<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眼下便有一例,諫議大夫兼太府卿楊慎矜,一向為人正直,深沉剛毅,富有才幹。卻不曾想,如今為了權位,竟也與李林甫同流合汙,奪了陝郡太守、水陸漕運使韋堅之職。人心似水,變化莫測啊!”

李適之說完,盤坐下來,神情落索。

至此,李昂終於確定,他就是在試探自己。

身為一國的宰相,和一個舉子發此感嘆,難免有交淺言深之嫌;

即便李昂剛剛救了他一回。這樣的話還是有些突兀。

李昂保守地說道:“朝中幸有李相公您掌握封駁大權,才能匡正不法。”

他的話很有分寸,誇讚了李適之的作用。又沒有明指出誰是不法之徒,這樣的話符合他一個舉子的身份。

當然。李昂是不會完全倒向李適之的。

他雖然沒見過李林甫,但早聽過許多李林甫的事蹟。李適之這樣的試探算不得很高明,光憑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在政治鬥爭方面,他差李林甫很遠。

不怕虎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李適之雖然比豬聰明多了,但對面奸詐如狐的李林甫,和李適之死綁在一起。可以肯定是禍不是福。

這樣的話題,李昂不想多談,於是敬了李適之一杯後,便順勢把話題從朝政上引開:“李相公,在識人之面,學生倒有幾些淺見,不知對與不對,還請李相公斧正。”

識人用人,向來是個大難題;

多少皇帝因為識人不明,而讓奸臣當道。國政敗壞,乃至招來亡國之禍。

多少宰相也因識人不明,任用庸碌、不法之徒。乃至害人害已。

這樣的例子太多子,比如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最後卻因識人不明,落得個餓死深宮的下場。被自己提拔的人害死的宰相,也不在少數。

可見如何識人,是個十分高深的學問。

李昂一個年未弱冠的舉子,敢說自己在識人方面有些“淺見”,不這免勾起了李適之的濃厚的興趣。他隨即說道:“日之既有真知灼見,還請快快道來。”

李昂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學生以為,若想辨識可用之才。可從八個方面入手,第一,問之以言。以觀其祥。具體來說就是提出一些棘手的問題,考察他理解程度,解決能力。”

“第二,窮之以辭,以觀其變。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讓他回答很多問題,考察他的應變能力。”

只聽了兩條,李適之那幾分醉意就全醒了,他坐正身體,認真地聆聽起來。“日之,請繼續說。”

李昂擺出大受鼓勵的樣子,接著說道:“這第三嘛,與之以間,以觀其誠。也就是故意疏遠他,然後間接收集其言行,考察他是否因為被疏遠而改變忠誠之心<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第四,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也就是與之坦率交談一些重大的問題,考察他的德行。”

“第五,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就是讓他管理財貨,給他一個所謂的肥缺,考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潔。”

“第六,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以美色引誘,考察其操守。世間多少英雄漢,皆倒在美色前,美人計更是孫子兵法三十計之一,為世人所常用,因為這一條相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希望之魂

不論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