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昊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430章 李廣難封,步步驚唐,何昊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家,派往吐蕃的人回來了。”趁楊貴妃跳舞之際,高力士奏近李隆基小聲稟報。
“哦?”李隆基轉頭望向高力士,有些急切地問道,“高將軍,查得怎麼樣了?”
“回大家,那位蘇毗卓瑪這幾個月一直領兵在外,前陣子還參加了駱駝橋之戰,老奴派去的人難以接近她,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尺帶珠丹對蘇毗部的猜忌之心越來越重,在駱駝橋之戰中,蘇毗卓瑪也似乎和李昂配合得很默契。”
“怎麼個默契法?”
“回大家,兩軍即將交戰,李昂尚未完成兵力部署,那蘇毗卓瑪就極力反對達扎路恭出兵;而等李昂一完成兵力部署,那蘇毗卓瑪就另找理由,支援出兵;
開戰之後,蘇毗卓瑪受命帶領本部人馬圍攻樹敦城,也是圍而不攻,達扎路恭大敗之後,吐蕃各路大軍皆潰,唯有蘇毗卓瑪所部安然撤退,而李昂也沒有派兵追擊於她。”
李隆基欣然說道,“如此說來,至少李昂已經和蘇毗部取得了聯絡了。”
“此事應該不會有錯,只要有關李昂的身世,還得當面向蘇毗卓瑪求證方能確定。”
拉攏蘇毗部,分化吐蕃,這事李昂已經向他隆基提過,也得到了李隆基的認可,吐蕃在地利上得天獨厚,如果不從內部分化,很難平定吐蕃,見李昂做得不錯,李隆基心裡自然很欣慰。他接著問道:“有關李昂與哥舒翰之爭,實情如何?”
高力士派去的人剛從隴右回來,自然應該掌握有第一手的情況,這一點高力士不會不聞不問,他躬身答道:“大家,隴右的情況確實有些不妙,哥舒翰為了阻止李昂將吐蕃使者浸豬籠,對李昂拔刀相向,李昂不甘示弱,雙方在打鬥的過程中,哥舒翰被逼入糞坑,十一月初七夜,李昂與哥舒翰再起衝突,雙方數百人馬打成一團,隨後李昂帶著兩三百人連夜突出鄯州,奔廓州而去。在隴右,李昂威望較哥舒翰要高上不少,加上有傳言說李昂是嫡皇孫,是以隴右將士多站在李昂一邊,如今兩派人馬僵持著,暫時雖未再起衝突,但已成水火不容之勢。”
“胡鬧!簡直是胡鬧!”李隆基聽到這,不禁很惱怒,“李昂年少輕狂,做事莽撞也就擺了,朕以為哥舒翰會穩重一些,是以才命其節度隴右,不曾想哥舒翰竟也如此不識大體,太讓朕失望了!”
“陛下,如今隴右兩虎相爭,大好的局勢恐將會反覆,魚朝恩年紀太輕,且未涉足過邊事,到了隴右之後,未必能迅速妥善的平息紛爭啊!”
“嗯,高將軍言之有理。”之前,李基隆以為李昂與哥舒之間,只是起些口角,派個人去查清情況,調解一下也就行了,誰曾相到,二人都已經刀兵相見了。
他沒有心思再看歌舞,在沒有再和大臣們商量的情況下,下旨讓御史中丞楊慎矜前往隴右,處理李昂與哥舒翰之間的紛爭。
御史臺也稱蘭臺,負責監察百官,理論上不僅能彈劾宰相,而且還能進諫君主得失。御史臺主官為御史大夫,但不常設,御史中丞往往就成為御史臺最高官員。
等閒的州郡官員有問題,派個巡察御史去已經足以讓地方官點頭哈腰,陪盡笑臉的了。這回皇帝把御史中丞親自派往隴右,足以顯示他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
李林甫一聽到這個訊息,心中很是警惕,朝會上說得好好的,派個宦官去就行了,結果第二天皇帝就變卦,把御史中丞也派去了隴右,這麼大的事,竟沒和他這個宰相相商。
當初為了對付李適之、皇甫惟明、韋堅等人,李林甫極力拉攏過楊慎矜,為此,他不惜把楊慎矜放到了御史中丞的高位上,還讓他兼著水陸轉運使一職,其實權已不亞於宰相。
但實際上,楊慎矜從來不能算是李林甫的人,成功上位之後,加上皇帝對其越來越寵信,楊慎矜對李林甫更是若即若離,李林甫對此非常不滿,一時卻又找到不好的由頭把楊慎矜弄下來。
現在皇帝不與他相商,就把楊慎矜派到隴右去,這讓李林甫感受到了更強烈的威脅。
刑部尚書公孫謹同樣感覺不妙,匆匆趕到右相府求見。
“相公,不知聖上為何又要加派楊慎矜前往隴右?”剛一落座,公孫謹就直奔主題問道。
公孫謹本是李林甫心腹之一,但是因為李昂的原因,李林甫對他的戒心也越來越重,皆因一旦成功把李昂扶上位,取代了太子李亨,公孫謹極可能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李林甫當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只不過除了扶起李昂取代李亨,他現在確實沒有別的好法子除去李亨這個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