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越窯 txtdu
沐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8章 越窯 txtdu,錦繡重生:天價豪門千金,沐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越窯、唐詩、乾隆三種不同時代的東西混為一體,這種不倫不類的作品就算是霍思寧這種外行都能一眼看穿,但是偏偏符合外國友人的愛好。&#;&#;&#;&#;&#;&#;&#;&#;&#;&#;www.wuruo.com&#;
外銷瓷器為了銷路,往往會給產品打上古董標籤,老外對於華夏文化一知半解,通常不會追究他們所買的東西究竟是真是假,只要味道在那兒就行。
所以這種帶有古代韻味的工藝品很受國外市場的歡迎,至於工藝品上出現的不同時期的文字,他們並不關心。
這樣的做法,景德鎮最為常見,因為景德鎮的外銷瓷器最多,所以霍思寧也覺得見怪不怪,她抽取了其中的一隻,發現天眼並未看到異常,也就將瓷碗放回了原位不準備再看了。
不料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異常讓霍思寧察覺到了不對勁。
在裝瓷碗的盒子邊緣,一個紅色的蹭痕引起了霍思寧的警覺,她伸手過去摸了摸,確定那個蹭痕是油漆印記無疑。
這讓霍思寧感到疑惑,這些瓷器既然是外銷工藝品,在裝箱的時候就應該保證潔淨無汙,按理來說是不可能與油漆沾邊才對。
可是這盒子裡怎麼會出現油漆印漬?
更可疑的是,那個紅漆印並未乾透,手摸上去甚至感覺還有些黏,似乎是才沾染上去沒多久的……
等等!紅色油漆!
如果她沒有記錯的話,剛剛她拿起來的那隻碗,碗底的“乾隆年制”四字戳印就是紅色,而且是釉下彩!
霍思寧腦子裡靈光一閃,驀地想到了不久前她在大柵欄買琺琅彩的時候的情形。
七隻碗並排放置在一起,但是在那七隻碗裡面,只有兩隻是真正的琺琅彩。
隱約猜到了什麼,霍思寧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在了那一排整整齊齊排列的越窯瓷碗上。
一隻只瓷碗摸過去,果然,在她的手碰觸到最裡面的那隻瓷碗的瞬間,天眼開啟,眼前出現了濃厚的紫氣,耳畔似乎隱約還聽到了鐘磬之音。
將那隻瓷碗連同茶托一起拿了出來,翻了個個兒,果然就看到瓷碗底部用紅色油漆印著“乾隆年制”等字樣,甚至瓷碗外壁的詩句都是臨時加印上去的。
與其他碗的釉下彩繪不同,這隻碗上面的油漆還未乾透,隨便一摳就能摳下一大塊油漆。
這麼劣質的做舊手法,卻是行之有效的。這批瓷器的數量眾多,稍有疏忽就會讓海關漏查,而且這碗跟其他碗並無二致,一般人還真難注意到它的特別之處。
因為急著運送出境,這些人來不及做更高明的遮掩手法,不過文物販子深諳海關檢測之道,知道海關檢查只會抽查其中的一部分,這隻碗放置在這牌瓷碗之中毫不起眼,所以即便做得馬虎,他們也不擔心會被檢查出來。
看來這些非法倒賣古董的文物販子還挺有智商的,不但把假東西和真東西混淆在一塊兒,還特意仿製了一批跟真品一模一樣的贗品,以達到魚目混珠瞞天過海的目的。
要是鑑定的人稍微鬆懈一下,說不定就會被那些仿品所迷惑,將真品也當做仿品給處理了。
霍思寧的嘴角不由得一聲冷笑,若非她注意到那盒子邊緣的油漆印漬,只怕也要被這劣質的遮掩手法給騙過去了。
越窯之名,最早見於唐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面光澤胎色呈灰或深灰色,在前期以素面為主,後期堆貼刻花大為盛行。
霍思寧手中的這隻越窯,釉質腴潤光潔,碗壁沒有任何多餘的花紋圖樣,青瓷明澈如冰,晶瑩溫潤如玉,青中帶綠的色澤更是與茶青色極為相近。
所以,霍思寧判斷這隻茶碗極有可能就是唐初的最早期越窯茶具。
之所以認為這隻碗就是越窯,是因為天眼下這隻瓷碗的紫氣濃度極深,比霍思寧之前所見到的琺琅彩和卵白釉要濃烈得多,這證明這隻茶碗的年代絕對比清朝要早得多。
按照之前幾位教授的要求,在發現真品時必須要交到導師那兒進行再次鑑定,但是霍思寧並沒有這麼做。
以馬立文和馮洋的個性,肯定希望打壓她到底,既然這樣,這件越窯瓷碗就是最好的反擊!
季坤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誇下海口,甚至不惜被馬立文落了面子,她當然不希望師兄被打臉。
以她對季坤的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