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光究竟是什麼?
木大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3章 光究竟是什麼?,為了保命,他公佈了可控核聚變葉城高衛明,木大龍,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一秒能達到距離速度,便是……光速!”
“光速有多快呢?”
“它達到每秒鐘三十萬公里的速度,是人類已知最快速度。”
“就好比我現在坐在福利院教室裡面,如果我擁有光速,1.28秒後就會出現在月亮上面……”
“聽到這裡,我們都張大了嘴巴,光速也太快了吧。”
“月球距離地球多遠,戴老師給我們講過,至少三十八萬公里,如果擁有光速,下一秒就能抵達月球?”
“戴老師不顧我們驚訝,又咳嗽兩聲,繼續說道。”
“呵呵,它的速度快吧?但再快的速度,對於整個宇宙來說,還是太渺小了!”
“我們觀測到的宇宙,也不過是我們看到宇宙曾經的模樣。”
“比如太陽,它距離地球大約一億五千萬公里。就算光想要到達地球,也需要8分20秒的時間。也就是說……”
“戴老師指了指窗外太陽。”
“我們現在看到的太陽,只不過是8分20秒之前的景象。如果它突然產生爆炸或者消失,我們也需要8分20秒之後,才能得知這個訊息。”
“讓我們再展開聯想,如果你們能瞬間出現在十光年以外的宇宙,你們或許能看到咱們地球十年前的模樣。”
“如果瞬間出現在一百光年,一千光年,兩千光年前呢?”
“或許,我們能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登基的一幕!”
“轟……”
“聽到這裡,我們六七個孩子再次瞪圓眼睛,努力消化著這些知識。”
“不怪我們理解不了,因為能看到歷史的模樣,甚至看到秦始皇登基的一幕,聽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
“但我們也知道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在瞬間出現在兩千光年之外,看兩千年前的地球。那太遠,實在太遙遠了。”
“但我們對光,甚至對這個宇宙的廣博龐大, 又瞭解許多。”
“又伴隨著一陣劇烈的咳嗽聲,教室裡靜悄悄的,沒人敢說話插嘴,一直喜歡提問的秦文景也不吭聲。因為大家都知道,老師的時間不多了。”
“戴老師又開始講課。”
“咳咳咳……呵呵,不知不覺又說遠了,孩子們!咱們今天不講光速,只講講我們人類對光的認知,如今人類對它研究到了什麼地步。”
“最早,人們發現,光是不可見的!不錯,包括可見光,我們也觀測不到,因為你所看到的一切物體,不過是光的一種折射反應。它將物體折射到我們的眼睛裡,讓大腦對它形成一種認知,瞭解它的模樣。”
“很難理解嗎?就好像黑暗之中,我們的眼睛就會變成廢物,什麼也看不到一樣。”
“所以沒有光,我們的眼睛就沒有任何作用。至於光本身是什麼模樣,恐怕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回答的出。”
“到了後來,人們就想啊,光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它如果是一種物質,又是什麼樣的形態?”
“它肯定不是液態,也不是氣態,難道以固態形式存在在這個世界?”
“如果它是固態,必然很小很小,小到我們用肉眼都觀測不到。在科學界,尤其在物理界,我們將其稱之為---【光粒子】。”
“不錯!光是一種粒子,光粒子!這個發現的提出者叫艾薩克·牛頓。”
“大家應該對艾薩克·牛頓很瞭解吧,老師給你們講過蘋果砸在他腦袋上的故事,還給你們講過牛頓三大定律。”
“牛頓啊,在1666年左右,就發現光可能是一種粒子,他甚至為了證明這件事情,用鋼針扎進自己的眼眶,判斷眼睛是否能察覺到光粒子的存在。”
“這種完全不靠譜的實驗,自然失敗了,他的視力受到很大損傷,但實驗也不是完全失敗。”
“牛頓發現了光有顏色之分,他能看到光暈中的五顏六色。”
“比如彩虹,彩虹就不是氣體和液體本身發出的顏色,而是光透過折射表現出的色彩。”
“我們看到的一切物體,本身也沒有色彩,而是光賦予了它的絢麗多姿。”
“後來,牛頓又用一枚三稜透鏡,發現光具有折射和反射功能,越發證明它是一種粒子,它擁有直射的基本屬性。”
“可……”
“一百年後,有其他的科學家提出不同見解。”
“他們認為,光也具有衍射、干涉和偏振現象,光不是粒子,而可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