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炳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6章大漠黃沙,這軟刀,還是還給你吧:2),鐵血丹心之大漢帝國,大炳嶧,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北軍是來幫忙的,所以率8000東南軍水兵奮勇向前,第一個登上玉林城的城頭,陣亡的800將士,大部分都是東南軍水師將士,在抵禦外辱方面,東南軍也並不甘落人之後。

城內安南國守軍1600人陣亡,剩下1400人見大勢已去,放下武器投降,他們也並沒有坐以待斃,之前也曾向西面涼山要塞和南寧城快馬求援,結果援兵在半路上得知玉林城被大漢帝**隊收復,趕緊又龜縮了回去,不但龜縮了回去,而且南寧城內的3000守軍,乾脆直接逃回了涼山要塞。

開玩笑,他們兩個地方的軍隊加起來也不過6000人,趕到玉林城內守城還可以,若是在野外遇到了大漢帝國的正規部隊,那還不一衝而垮?

跑到玉林城下攻城?那就更別想了,且不說士兵有沒有這個勇氣,就是有這個勇氣,半天下來,這6000士兵就得全部倒斃在玉林城下。

至於他們被東西堵住去路的安南國王和他的6萬大軍,還是各自自求多福吧,6萬大軍都衝不出來,他們6000士兵去了也白搭,還是先保住自己的命要緊吧。

至於為何要放棄南寧城逃往涼山要塞,那是因為涼山要塞至少還堅固些,南寧城內除了這3000安南國士兵外,已經沒什麼別的人了,3000人守著一座空城,著實有些瘮人,因為那裡有3萬大漢帝國百姓的亡魂,他們待在那裡確實心驚膽戰。

至此,安南國深入大漢帝國廣西郡和廣東郡的10萬多大軍,除一部在廣東郡境內被消滅,另外6000人被隔離在涼山要塞外,剩下在梧州城、玉林城之間的6萬主力被完全包圍,成了甕中之鱉。

5萬安南軍主力在玉林城下,沒有見到城門緊閉,而是見到了1萬9千嚴陣以待的大漢帝**隊。

張良沒有墨守成規死守城池,而是將鐵二師部署在城外南面,將1萬5千水軍部署在東面城牆下列陣,剩下4000水軍則負責守城。

之所以放棄守城,是因為玉林城與梧州城有些相似,只有東西兩個城門,南北方向都是山嶺,不同之處在於,玉林城東面有條一直向南延伸的狹長通路,張良他們從鐵山港登陸後,就是沿著這條通路抵達了玉林城下,所以安南國大軍若想逃離此地,有兩個選擇,一是擊破玉林城,從西面逃走,二是沿著這條南下通路逃走。

如果張良只守玉林城,則對方很可能不戰而走,向南逃竄,再追擊起來,就要費不少功夫,對方畢竟有5萬大軍,向南的道路又不是太好走,若是留下部分部隊拼死阻擊,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擊破,所以張良索性將大漢帝國主力從玉林城中調出來,由以野戰防禦著稱的正白旗鐵二師擋住對方南下的通路,由水軍擋住其進攻玉林城的通路。

玉林城下,安南國王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不得不拼個魚死網破,一場殊死的突圍與阻擊戰打響了,本來攻城就不是他們的強項,當看到大漢帝國方面沒有據城死守,而是出城迎敵,安南國王還心中竊喜,想也沒想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但結果卻沒有安南國王想象的那般慘烈,不是不慘烈,而是太慘烈了,慘烈到他直接吐了血!

前仆後繼的5萬安南軍,飛蛾撲火一般,就遭到了1萬9千大漢帝國水軍和正白旗鐵二師的無情打擊!

隨後他的噩夢就開始了,依託東西兩側山勢堵住其南下通路的4000鐵二師將士,憑藉500輛車車相連的堅固鐵皮戰車,用強悍到無法抵禦的諸葛弩和強弩,為他們的對手上了一堂什麼叫戰爭強國的課程,代價是包括2000騎兵在內的整整1萬5萬名安南國士兵生命,而弓箭並不發達的安南國,幾乎沒有傷到多少鐵二師計程車兵。

安南國王為了突圍,並沒有吝嗇自己手中的力量,一開始就把自己所有的精銳都投入了進去,那第一波發起衝鋒的2000騎兵,大多數都被連人帶馬釘在了鐵二師戰車陣前的100步外,現場慘不忍睹。

見向南突圍無望,安南國王又試圖衝擊正面的1萬5千水軍,他沒有奢望憑藉自己手中的力量能拿下玉林城,只希望能打疼對方,調動鐵二師回援,以讓開南面的通路。

在安南國3000弓箭手壓陣,2萬多士兵的亡命進攻之下,東南軍水軍前後傷亡了1500人,但安南國士兵再次遭受重創,又陣亡了5000人,安南國王無奈下令收兵。

此戰,雙方的傷亡比再次超過了1:10!

此時,雙方領兵將領都開始意識到,東北主母玉梅派出2萬東北軍南下助戰的巨大作用和前瞻性了,玉林城下,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盛唐金手指

鋼城小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