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漿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0章 孩子墜井事件,肥警神醫,一桶漿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沿途看到了至少10輛剷車、工程車,竟然全都是朝著一個方向疾馳。
就好像是有什麼十萬火急的事情似的。
依維柯跟在了後面,行駛了能有5公里,拐彎離開了主路,進入了一條鄉村輔路中。
在路口就有穿著反光服的交警在指揮著交通。
又向前行駛了能有個3公里,夜幕下的村莊外,一片燈火通明。
明明是農用耕地,看上去卻跟建築工地似的。
十幾二十臺剷車、推土機,正在緊張的忙碌著。
印有臨市電視臺標的採訪車停在村旁的田地裡,電視臺的攝影師、記者,正在做著現場直播。
一輛消防車停在一旁,消防員在“工地”中聚在一起檢視著情況。
依維柯一停下來,眾人紛紛下車。
陳家駒很有眼力見的跑向了工地。
孫平安等人則快步向著工地走去。
倒不是說湊熱鬧看熱鬧,身為警察,如果人民群眾有需要,他們職責所在,義不容辭,肯定要盡一份力的。
陳家駒很快就跑了回來。
“組長,是村裡有個3歲的小孩掉到深井裡頭去了。”
“這些挖掘機、剷車師傅,都是聽到廣播,得到訊息後,義務趕來幫忙的。”
孫平安點了點頭,這種事情他還真幫得上忙。
只要確定了孩子在井下的具體位置,直接開個傳送門,把人救上來就行了。
當然,如何讓救人變得合理,不至於被別人知道自己的特殊能力,那就要好好想想了。
不過,在一條鮮活的生命前,一切都是小事兒。
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女子,正在距離井口四五米開外的地方做著直播。
“都怪我,都怪我,我帶著弟弟來田裡抓小龍蝦,尋思著晚上給家裡添個菜。”
“沒想到就一轉頭的工夫,我弟弟就不見了,我找了一個多小時,才在田裡的機灌井邊,發現了我弟弟的衣服。”
“我弟弟一定是掉到井裡去了,嗚嗚!”
年輕女子衣著樸素,雖然看不到補丁,但漿洗褪色,卻足以說明她的家庭條件並不好。
“我的兒啊!你才3歲啊!你要是出了事兒,可讓我們老兩口咋辦啊?”
一對50多歲的中年夫婦,手裡拿著一件小孩子的衣服,正哭天搶地,抱頭痛哭著。
“爸,媽,都怪我,都是我不好,沒有看好弟弟啊!”
年輕女子轉身跪在中年夫婦前,一邊哭著,一邊磕頭道歉。
這時,市臺的記者和攝影師快步走了過來,攝影師拍攝一家三口的情況,記者則找來了一名消防員。
消防員當著鏡頭,介紹了一下他們瞭解到的情況。
“這口井是20多年前挖的機灌井,用來應對大旱的,所以這口井的深度達到了70多米。”
“井口直徑40厘米,這也決定了,我們無法透過從井口倒吊下去救人。”
“不過好的一面是,這個寬度,就算是3歲小孩子掉下去了,也不會毫無阻礙的呈自由落體摔到底。”
“井壁的摩擦會降低下墜的速度,減少傷害。”
“而且這口井早就已經乾涸,不會讓孩子有溺亡的危險。”
“至於井底氧氣稀薄的問題,我們也採用了人工打氧的方式,來增加井裡的氧氣含量,提高孩子的生存機率。”
記者對消防員表示了感謝,而後看向了攝影機。
“各位觀眾,大家可以看到,現場有很多挖掘機、剷車、推土機正在緊張的工作著。”
“這些師傅都是聞訊趕來,義務幫忙的。”
“交管部門那邊傳來了訊息,還有更多的特種機械正在趕來的途中。”
“市裡多部門已經組織起了救援小組,現在師傅們正是按照救援小組提供的救援方案在施工……”
記者又去採訪了一位戴著安全帽的工作人員,把救援方案說了一下。
這種井下救人,不能直接挖井,因為會導致井口坍塌,把孩子給活埋了。
一定要從周邊進行挖掘,一直抵達孩子所在的位置。
然後破開井壁,將孩子救出,這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是這也有一個極大的缺點,就是耗時特別長。
不知道孩子能不能撐到被解救的時刻。
記者採訪完,又對著攝影機介紹了一下孩子父母,以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