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0章 周瑜的國家有必興之理,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受制於沼澤、草地和荊棘樟木,難以展開大規模的軍隊。
只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長江支流鄖水可以連同安陸。
垂拱殿內的大臣們都是當世之奇才,精讀經史,聞周瑜之規劃,呂蒙立即問道:“週中郎是欲效仿楚昭王十年,吳軍伐楚之戰?”
吳郡這一帶,有廣闊的太湖平原,有豐厚的銅鐵之利,還能煮海為鹽,著實是自古以來最得天獨厚的霸主基業。
從春秋時期開始,佔據了這一帶的諸侯國就是最強盛的霸主之一。
中原數千年曆史,最大的優勢是凡事皆可以史為鏡,可知興衰。
周瑜立即點頭,說道:“楚昭王十年春(公元前506年),晉、齊、魯、宋、蔡、衛、陳、鄭、許、曹、苔、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共18國在召陵會盟,商議伐楚。”
“吳軍遂乘舟溯水而上,楚國聞吳師來犯,亦發兵渡過漢水,在夾水而陳與伍子胥、孫武等連戰三陣,楚師皆不利。”
“十一月,雙方陳於柏舉。吳王之弟,以‘楚王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後大師繼之,必克。’請先率五千精兵襲楚軍,一戰而大敗楚師,吳大軍出而追擊,直抵清發水,即如今之安陸。”
“後吳軍趁楚師半渡而擊之,又大敗敵軍。”
“楚師在路上飢餓難忍,準備炊事而食。吳軍奮力撲擊,楚師棄食奔逃。吳軍復又敗之。”
“如此五戰皆捷,吳軍遂在孫武統帥下,只用十餘日便攻入了楚都郢。”
之後的形勢就不用多說了,就是鼎鼎有名的伍子胥掘墓鞭屍,把楚平王的墳墓掘開,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
在伍子胥和孫武的輔佐下,最終成吳霸業。
周瑜說道:“孫武能十幾日攻破楚都郢,固然與其兵法卓越相關,但亦與當時大勢密不可分。楚國內憂外患,內國君不仁,士吏生怨,上下離心。外有十八國會盟,聯軍討楚。”
“此形勢與荊州何其相似也?荊州亦是內有外患,內有太守叛亂,實力大削。黃祖能用之眾不過江夏區區十餘萬人,又因其年老昏聵,上下離心,莫有肯為其效死者。”
“外有曹操大軍壓境,打的荊州板蕩,人心大怖。”
“設此時大張旗鼓,數路進軍,號稱將軍親督十萬之師,為父復仇,討伐江夏。以呂中郎率師一千而出廬江,太史中郎率水師一千而擾漢江,某督驍將銳卒並四千之師,長驅直入,圍困安陸。必可十幾日而為將軍定江夏。”
孫策暢快的大笑,說道:“善!善!善!果然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啊!孤有卿等為輔,國家自有必興之理!”
江夏算是天下比較小的郡國了,他在大漢全盛之時,人口也只有二十六萬。
經過戰亂和兼併,如今的江夏在籍人口估計也就十幾萬人。
如果沒有劉表的支援,黃祖倚靠這區區十餘萬人,還不如北方中原某些縣的諸侯。比如盤踞在人口大郡汝南的李通,他部眾也有十餘萬人。但他的勢力範圍也就一兩個縣。
劉表先後兩次大敗,又荊南叛亂,他幾乎是以南郡一郡之地,對抗益州、荊南、曹操和孫策。
今歲又復大敗於曹操,自顧尚且不瞎,哪有餘力去管江夏?
偏偏江夏這個地方又是兵家要地,是後世的武漢,九省通衢之處。
北面的南陽、汝南,東面的廬江都與江夏在陸地上相接,只要這三個郡做出大張旗鼓,準備進攻江夏的態勢,就足以讓江夏如同驚弓之鳥,到處都是百姓逃難。
畢竟這次進攻江夏的雙方,那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