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 江東鄭國渠,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昭介紹道:“馬驊,字雲殊,會稽山陰縣人,其祖父乃是故會稽太守馬臻。”
“馬臻乃是我大漢名臣,水利專家,其赴任之初,即詳考農田水利,發動民眾,建立三百里鏡湖。堤長一百二十七里,湖週迴三百五十八里,上蓄洪水,下拒鹹潮,旱則洩湖溉田,使山會平原九千餘頃良田得以旱澇保收。”
也正是有這個瀉湖,會稽才得以在孫策打下江東之後,一直沒有發生叛亂。
周圍三百五十八里的鏡湖啊!灌溉九千餘頃良田。
這就是會稽郡境內的太湖!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手筆,一次性建設的水利設施足以恩澤後世數百年。
九千餘頃良田,那就是九十萬畝旱澇保收的不求天灌區。
按畝收三石計,這也是二百七十萬石糧食。
所以馬臻才能被後世評為與李冰、孫叔敖、蘇軾等人齊名的十二大水利專家之一。
而即便在當下,馬臻與王景兩人,也是大漢四百年以降最傑出的水利能臣。
孫策只是比較詫異,問道:“馬臻之孫馬驊在會稽?”
張昭解釋道:“鏡湖雖然利在千秋,建立以來近四十載,百姓悅之。然因創湖之始,多淹冢宅,為豪強所誣,馬臻被刑。越人思其功,與其子馬珂將遺骸由洛陽遷回山陰,安葬於鏡湖,並立廟記念。”
“馬珂早逝,其子馬驊便守在鏡湖之畔,親自與鄉鄰揹負泥土,率百姓種稻,又維護水利。”
“王朗位居太守之時,山陰宿賊黃龍羅為禍此地。將軍入會稽便遣軍破之,鏡湖為之寧晏。”
“馬驊在當地率百姓墾闢良田,疏通溝渠,極富名望。”
孫策讚許的微微頷首,能維護水利,又懂得疏通溝渠,還有家學流傳,這就是這個時代最經驗豐富的水利專家了。
在毗陵、陽羨兩縣修建的水利工程不會比馬驊祖父馬臻龐大多少。
週迴三百五十八里的鏡湖已經在地圖上都十分顯著了。
而灌溉九十萬畝良田,這更是一個極為廣闊的面積,都已經快足以將整個毗陵縣的澤國給覆蓋了。
當初呂蒙挖通溝渠,灌溉面積才幾百頃,就百姓悅之。
如今孫策選用了更專業的水利專家,能夠呼叫更多的財富,在毗陵這片平原修建水利,一定比在山陰縣的山區裡面更容易。
畢竟就在毗陵縣境內,東方數百里那還是一片產糧區,不乏大量畝產十石的上田。
所以,要興建水利、疏浚水澤,只要往當地調集足夠多的募役即可,糧食可以在就近供給。
實在供給不足,旁邊就是無錫和吳縣兩地,糧倉豐積,可以輕鬆運送往毗陵縣境內。
孫策於是說道:“那便令馬驊守吳郡水曹掾,巡田土之宜,募集民夫,準備興修水利。”
水曹掾是漢室郡縣顯職,掌管河流水道津樑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讓馬驊代理吳郡水曹掾是個權宜之舉,只要他能把這兩項工程妥善完成,孫策甚至不吝於升他為將軍府的水曹掾,掌司整個江東的水利建設。
定下要開闢吳郡之後,自然就要定下給這一項水利的撥款。
張昭主動說道:“無錫、吳縣境內,一寸之土,亦墾闢無遺。毗陵、陽羨如今境內卻有大片水澤,可謂民皆患之。”
“將軍在此境內大興水利,必然引得當地豪強大族紛紛踴躍相助。”
“臣以為只需向兩縣輸送充裕錢帛谷糧,必能召集數萬百姓,參與募役。”
江東實行的是募役法,並沒有服徭役的規定,所以要徵募多少百姓,全看府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