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章 突破坊市,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霸王!》最快更新 [aishu55.cc]
第94章突破坊市
面對何夔設定的這個商稅徵收辦法,孫策十分好奇的問道:“怎麼會單獨在吳縣徵收入城商稅?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此設定豈不是導致民怨沸騰?”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千萬不要小瞧這一句。
中原士大夫們早在幾千年前就知道無工不富,無商不活。
但他們還是選擇重農抑商,崇尚小農生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士大夫們推崇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理念。
不患寡就是小民嘛,只要餓不死就行了,哪來那麼多要求?所以抑制工商,讓所有百姓都守在幾十畝農田裡當自耕農是很多封建統治者最推崇的善政。
當然都是一脈相承的文化烙印,後世普通人也沒比封建士大夫們強到哪裡去,也別嘲笑他們。
因為後世許多工業化社會的現代人一想到封建秩序,腦袋裡也是固定三件套。
一平均授田,二禁止土地流通,三抑制兼併。
這三條孫策都快能倒背如流了,甚至把這一二三條隨便怎麼顛倒順序都毫無影響,其核心還是士大夫那套,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推崇的就是每戶百姓都守著自己的幾十畝地,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落後古典農業社會。
讓他們治國,經濟水平也就止於春秋了,最多加上點科技發明,勉強夠到了秦國水準。
西漢的經濟水平就是他們怎麼也沒辦法想象和理解的存在。因為西漢有個他們這套理論完全無解的bug。
那就是絲綢之路怎麼維持運轉下去?
所有百姓都守著幾十畝良田平均生產,去哪裡找成千上萬的商隊去開拓西域?
即便絞盡腦汁,勉強找到了一個解決之法,即完全放棄西域開拓,讓胡人把絲綢之路上的財富全拿走,由胡人完全霸佔商路的經營權,組織商隊往來於中原。中原只負責提供商品。
可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是怎麼給這些商隊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瓷器和絲綢?
百姓都守著幾十畝農田平均生產呢,不可能有數十萬人去從事工商生產。
當然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時候,就更傻眼了,一艘商船就能裝載六十多萬件瓷器,成千上萬的商船每日在港口吞吐貨物,僅一座港口城市,一年需要的工業品規模便數以億萬計。整個國家一年能產出的手工製成品恐怕要有數百億甚至數千億件。
到這一步,對小農經濟而言已經完全是天方夜譚了。反正按照均田生產的小農經濟理念,這種經濟水平是怎麼也無法想象的。
但事實上,這才只是中原第一個確定不立田制的王朝,宋朝的經濟水準。
孫策內心其實灼熱的期望江南能有宋朝的這種工商業水準。要是江南的農業、工業、商業能有宋朝的十分之一,孫策閉著眼也能吊打北方。有宋朝的百分之一,他就敢北伐跟曹老闆逐鹿中原。
哪怕有宋朝的萬分之一,憑著年產幾百萬件瓷器、絲綢,他也能坐穩江東之主的位置,甚至過得比天下絕大部分諸侯都更舒暢。沒事就能拿布帛去北方隨便的收割糧食、戰馬。反正曹魏的貨幣就是布帛,那是躺著被孫策隨意宰割。
所以對何夔設定的這個政令孫策極其關注,擔憂他是否會摧殘了江東之管仲,張昭剛剛振興起來的一點商業氛圍。
沒錯,只有商業氛圍。江東百業待興,現在都沒資格談什麼手工業復興,現在最大的成就也就只是恢復了治安,成功鼓勵豪強、百姓們重新走上道路,恢復了一份因為戰亂和董卓亂政導致的城市商品經濟。而哪怕這一絲剛興起的商業氛圍,也只是侷限於吳縣境內。
那顯然怎麼呵護這份僅有的幼苗都不算過,怎麼會單獨對吳縣徵收城門稅?
朱治笑著解釋道:“這可不算是不公,相反對吳縣而言算是獨有的優厚待遇。”
“哦?作何解?”
朱治說道:“這也是市尉司何都尉上任之後就親自去坊市巡查的結果,吳縣之前在城邑之中有一座市井。商稅皆是在市井入口前徵收。可《管子》曰,處商必就市井。隨吳縣繁盛,四方豪強、商隊、黔首皆以車馬攜貨物至城邑市井貿易,以至於市井擁堵,完全無法擠下如此眾多的貿易商隊,甚至行走都困難重重。”
孫策頓時眼睛裡精光閃過,帶著一份極其熱切的期望看向朱治。難道……
朱治完全不知曉孫策的驚喜和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