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2章 永昌王就藩,霸王!,楊氏良家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裡氣候溫和,且土地肥沃,能輕鬆給上萬宋軍提供後勤給養。
等永昌王治下之地完全漢化,朝廷就可以對此地去國設郡,重開郡縣了。
等甘寧到了雲南,就立即向呂蒙請戰。
而駐紮在益州郡的萬餘宋軍先鋒也立即向著雲南開拔而去,準備平定叛亂。
孫權或許打仗不行,但在內政、權謀方面,絕對是人傑,由他治理永昌,一定能平衡當地,服膺異族。
但是態度很顯然,朝廷不能假設後世的君王、宰輔、公卿們都是庸碌之才。
要開發永昌,也不是孫策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十月,天下依舊在穩定的推行徵稅,賦稅額度甚至還有顯著上升。
“治永昌之地,勢必不可操之過急,意圖一勞永逸。”
雙方態度就註定了不可能同日而語。
滇池這可是中原幾千年都有名的區域,他北面十幾裡就是後世有名的春城昆明。
畢竟,不要把朝廷想的太寬容。就算當地都是蠻夷部落,朝廷佔穩之後,也會對他們徵收各種貢金。
甘寧跟其他莽夫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他頗有奇謀,觀呂蒙、甘寧的數次用兵,甘寧都積極出言建策,絕不同於那些不愛思考的猛將。
相反,他的頭腦非常靈活,有眼界和軍謀,知兵善戰,且大膽果決。
如果不是性格莽撞、睚眥必報,他或許也能成為一位帥才。
但宋庭這麼多能征善戰的名將,他也只能屈居於鬥將的身份。
所以他見到呂蒙後,就諫言道:“將軍,南中叛亂,敵眾人心不齊,徒以勢附而。我以為不宜在邊界與其纏鬥,此乃敵之所願。”
“某請率軍為先鋒,直趨雍闓,將軍率大軍繼之。我若擊破雍闓,則蠻夷畏我之眾,必不戰而逃矣。”
其實雍闓的這次叛亂,對朝廷而言,真的算不上什麼大亂。
除了雍闓必誅無疑,其他異族軍隊甚至到現在都沒有參戰。因為他們全部是相對獨立的部落,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指揮。
只要讓他們看到最大的叛軍勢力雍闓、孟獲部族遭到失敗後,就必定不再參戰和抵抗了。
反正對他們而言,雍闓打贏了,他們是被統治。
宋庭打贏了,他們一樣也是被統治。
尤其宋庭的詔書已經送過來了,闢謠了此前孟獲對他們的恫嚇。
朝廷不再管控永昌郡,更不會對他們徵稅。
以後永昌郡如何,只看他們新的永昌王推行何種統治了。
而要擊殺一個叛逆的豪強,對宋軍而言實在是太簡單了。
甚至這種叛亂,對歷史上的諸葛丞相而言也只是小試牛刀。
要知道當時的蜀漢剛經歷了夷陵之敗,軍隊傷亡殆盡。而諸葛亮此前更是從未統軍作戰,第一次領兵上陣,還沒有帶任何蜀漢名將。
即便這樣,也是輕而易舉的平定了南中。
更何況如今宋庭派了在亂世中征戰多年,能征善戰的大量名將過來。
呂蒙、甘寧、李嚴等人都對永昌的形勢看的一清二楚。
因而進軍路線才會是兩路合兵,會師雲南。
今甘寧請戰,呂蒙沒有猶豫當即就同意了甘寧的說法:“叛軍糧草有限,內外離心。若冒險與我爭鋒,破之必矣。如其不戰,旬日間當圍而自潰。今上計者,即擒賊先擒王。分定郡縣,反而不妥。汝率大軍先行,我繼其後,必破其於一役。”
有了呂蒙支援,甘寧當即揮軍疾行,直插叛軍腹心,永昌治所部韋。
雍闓反應,完全不出呂蒙所料。
其本欲堅城自守,但宋軍派李嚴北上,掐斷瀾滄水,絕其糧道。
相持十餘日,雍闓所部即糧草斷絕,窘急求戰,率步騎萬餘,東渡瀾滄江,晨壓官軍。
呂蒙親率精騎,擊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