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二次射大雕51
二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0章 二次射大雕51,深有苦衷[綜武俠+劍三],二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陰真經》從何而來?”
王重陽道:“我知,乃由黃裳所做。”
徐哲又問:“道長可知,黃裳為何創出《九陰真經》這一絕世秘籍?”
王重陽道:“我知,此人本乃大內文官,卻從道藏經書中無師自通,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自學成一位絕世高手。”
王重陽知道的還真是不少。
徐哲略感詫異的瞅了一眼王重陽,沒了神采,道:“唉,道長知道的可真是不少……道長知道的有多少,先都與我說了吧。”
於是王重陽又道:“黃裳此人雖武功蓋世,卻並非江湖人士,不懂江湖規矩。他亂了規矩,自然有人找上門來,冤冤相報,永無盡頭,會武功的只是黃裳一人,他逃得了,但他的家人逃不了,黃裳的父母妻兒都被殺了個乾乾淨淨,於是黃裳便隱居山林………”
徐哲打斷王重陽,道:“你說他亂了武林規矩,你可知他亂了什麼規矩?”
王重陽道:“史冊有載,昔日波斯明教傳入中土,徽宗皇帝因只信奉道教,便在一一二零年冬,下旨派黃裳帶兵去剿滅明教。不料眾官兵連連敗退,黃裳心下不忿,便親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戰,一口氣殺了幾個法王、使者……便是這些被殺的人,卻是各大武林門派的弟子,因此便惹下了事端。”
這些與《九陰真經》有關的東西,王重陽早已將能查閱的,全部翻閱清楚了。
而說到這裡,那答案似乎已經分外明顯了。
王重陽稍一沉默,道:“你是黃裳後人?他的孫子?亦或曾孫?還是當時那些未被殺淨的親人?”
徐哲苦笑,道:“並非,道長你可是猜錯了,我與黃裳並無一絲血緣關係。”
怎會?
這大大出乎王重陽心中所料,他面露驚訝。
徐哲沉聲道:“我並非黃大人的後代。當年黃大人帶兵剿滅明教,手下士兵親信眾多,而我……”
王重陽恍然大悟:“你是當年那些倖存下來計程車兵的後人。”
徐哲垂眸,道:“正是如此。”
王重陽又問:“那這《九陰真經》,又是如何與你扯上了關係的?”
徐哲嘆氣,道:“為了忠義,為了報恩。”
這答案真是出乎預料!王重陽一時愕然,擰眉深思起來。
徐哲望向窗外,今夜的月色極好,清澈皎潔,銀輝無邊。
徐哲走到窗邊,手摸窗沿,陷入回憶。
……不,咱們不能把話說的太滿,要給人想象空間。
於是徐哲只是簡單道:“當年,我的父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新兵,開戰時不過才一十有五,比現在的我還要年幼一些。”
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開頭。
“父親多次受黃大人恩典,被黃大人所救。當年討伐明教,朝廷中人本身就死傷慘重,後來更是有武林人士摻和進來……”
徐哲有些說不下去,他突然覺得窗外的那片亮色好看極了,彷彿能透過那輪散著清輝的彎月,繼而看到天空上方的盡頭。
他試著在腦中勾勒出父親的身影,儘管,他其實從未見過他的父親。
徐哲有些痛苦,他捂住胸口,淺淺呼吸了兩口。
並不是他不知道該如何說,而是他並未親身經歷那個時代,無法將父親對黃裳的忠義完美的敘述出來。
於是,他便簡單的用了時間來證明一切。
他面色凝重,透過一地銀光,回望歷史長河。
徐哲嘆息道:“一一二零年,黃大人被徽宗皇帝派去討伐明教,當年,黃大人六十七歲,父親十五歲。”
這些,哪怕看原著時不曾在意,在這裡的史冊上,卻是都能查得到的。
“事後,黃大人全家上下被屠戮殆盡,黃大人逃到山林,滿心仇恨,潛心鑽研那些武林人士的武藝,力求得到破解之法,以報家仇。”
“黃大人日思夜想的就只是武功,別的甚麼也不想,再次出山時,卻是不知不覺間,竟已過了四十多年。”
王重陽面露驚訝。
徐哲苦笑:“是啊,黃大人去世的時候,已經足有一百一十多歲了。”
王重陽心下震撼,不禁脫口敬佩道:“這真是位了不起的武學大家。”
徐哲笑著頷首贊同,又道:“黃大人隱居山林四十年,我父親就在他身邊呆了四十年。四十餘年,哪怕黃大人腦中整日只有武功,從未與父親說過一句話,父親也始終不曾離棄,吃食一類,也一直都是我父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