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章,紅樓之拖油瓶,八爺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子耳濡目染之下,其心性品格,手段學識自然深得太皇太后的真傳。
況且太皇太后身為當今的嫡親祖母,平素最為支援正統,有她在太子身後坐鎮輔佐,哪怕是後來的兄弟們盡皆長成,各個出色,並且對儲君之位虎視眈眈,太子亦不曾太過擔憂。只因他身後還鎮著太皇太后這一座大山。
如今太皇太后駕薨,太子就如同被人抽去了一根脊樑骨一般。悲慟之餘,心下竟隱隱升起一絲六神無主的悽清彷徨。看著身後兄弟們身著孝服滿面悲慼的模樣兒,怎麼瞧都覺著對方是在幸災樂禍;怎麼想都覺著對方此刻正包藏禍心。
這樣疑神疑鬼的情緒很不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太子深吸了一口氣,有些頹然的搖了搖頭。對於他而言,太皇太后的身份並不僅僅意味著是他和藹可親的曾祖母,那也是他能安安穩穩的坐在太子的位置,並且在將來父皇大行之後,順利繼位的最有利保證。
如今這個最大的靠山卻沒了,太子瞬覺若有所失。眼見父皇為江山社稷計,不能周全後輩之禮為曾祖母守孝三年,因而滿面遺憾,落落寡歡。太子亦想起這些年太皇太后對自己的教導撫育,一時衝動之餘,待反應過來時,太子殿下已經跪在文武百官皇室宗親面前,懇請陛下允許他為太皇太后守孝三年。
太子的請求不但出乎陛下的預料,便是文武百官亦大為詫異。待回過神來,紛紛稱讚太子的仁厚至孝。當今聖上亦面露讚許之色,頷首向太子點了點頭,金口玉言稱讚太子至純至孝。卻又以太子殿下乃為國之儲君,亦身兼重任為由,並不許太子殿下守三年的孝。
實則卻是體恤太子自幼嬌生慣養,只怕經不住守制的辛苦。
太子殿下見狀,雖頗為感念父皇體恤之情,心下卻是愈發的警醒。何況他對太皇太后的駕薨亦是真心悲慟。聞聽此言,忙開口辯白,只說父皇貴為帝王,所以一言一行身系天下,不可太過悲慟懈怠朝政。然他為太子,上有父皇掌控天下,下有諸多兄弟們輔佐朝政,他一人一心終歸無礙大局。因此願意茹素服孝,為太皇太后守制三年。
又怕當今憐惜嫡子不肯應允,遂開口勸解陛下道:“兒臣為曾祖母守孝,縱使衣食清苦一些,左不過是叫東宮在吃穿用度上符合禮制罷,倘或認真論起來,終久比不得那些在親長墓前結廬守孝之舉至純至孝。兒臣自幼被曾祖母教養長大,還未來得及侍奉曾祖母。如今卻已是‘子欲養而親不在’。兒臣著實羞愧難當,還請父皇允許兒子為曾祖母盡一盡孝心才是。”
當今本就是重情重義的秉性,聽了太子這一番話,不覺想起太皇太后對自己的撫育教導之恩,霎時勾起了一段孺慕心腸。再看向太子時,已然是虎目含淚,滿口應下太子的請求。再顧不得甚麼宮規祖制。
滿朝文武功勳仕宦們見了,也都深感太子仁孝之義,口內只有讚譽稱頌的,更不會出言反對。
唯有那些個皇子皇孫們,眼見太子竟然趁著父皇為太皇太后的駕薨傷心悲慟之際,假仁假義大出風頭,不覺暗自盤算起來。有些心思簡單忠肝赤膽的,便以此推舉太子之品德高尚秉性醇厚,有些心思鬼蜮另作盤算的,便對此事不以為然。更有些冷眼旁觀只待嬌生慣養的太子自己熬不住辛苦再落井下石的,亦有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盤算,準備坐山觀虎鬥的……種種言談行止,莫衷一是。
目今且說不著宮中局勢的暗潮湧動。只說太皇太后駕薨,舉國盡哀。朝中勳爵官宦之家按諭守制,期年之內不得筵晏音樂,更不得婚姻嫁娶。
尤老安人乃六品誥命,按朝中律例須得入朝隨祭,每日盡哀守靈,皆未正以後方能出宮家來。其後請陵送葬,尤老安人亦少不得跟隨往復。尤老安人年事已高,哪裡經得起這般折騰,陳氏看著婆婆辛苦,夜間歇息時,忍不住勸說尤子玉向朝中報個病假,只不要折騰老人家了。
尤子玉聞言苦笑,他何嘗不心疼母親,怎奈此番太皇太后駕薨,聖人極為哀慟,眼見聖人如此,即便是尊貴如皇后、四妃等人,亦不曾藉口病事,不去守靈送喪的。皇太后也是為著權理後宮,才沒有親自送靈。
上頭貴人都是如此謹慎,他不過是小小一介六品官宦,哪裡有顏面去朝中討情兒,替他母親周旋迴轉的。屆時叫眾人知道了,少不得要在背後非議他。
說到此處,尤子玉忍不住又嘆道:“何況內兄已然替岳母大人報了舊疾,還是以母子之情打動了太子,且走了太子的門路,如今方騰挪出來,不必跟著去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