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七章,紅樓之拖油瓶,八爺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姐兒邀到了內書房。

一時獻茶畢,又上了幾樣點心。尤三姐兒一壁吃茶一壁將賢媛集的動向一一說明。陳珪沉吟了一回,方才笑道:“他們倒是乖覺。只不知是真心投靠還是假意如此。”

尤三姐兒聞言,不以為然的笑道:“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太子殿下原本就是正統,何況其為人仁孝賢德,英明睿智,監國這許多年來,也不曾出過差錯。倘若說那些個臣子之前打著從龍的歪主意,這會子聖人金口玉言,塵埃落定。他們也該看明白形勢了。會有一些牆頭草想要望風而動,也屬尋常。不過舅舅的思慮也對。反正太子殿下如今已是穩操勝券。那咱們也就穩坐釣魚臺,管他是真心投靠還是假意奉承。俗話說得好,不見兔子不撒鷹。理會那些做什麼呢?”

陳珪聞言莞爾,忍不住點了點尤三姐兒,開口說道:“好你個鬼機靈<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居然還知道不見兔子不撒鷹。倒是把你舅舅和太子比成什麼了?”

尤三姐兒聞言,捂住額頭嘻嘻一笑。

展眼便過了正月。朝廷上全都在忙著聖人退位並太子繼位之事。雖說聖人目前身體康健又是主動退位,按說籌辦大典用不著那麼著急。無奈聖人自己催得緊,竟然乾綱獨斷把繼位大典定在二月二龍抬頭這日。禮部大臣與宗人府的大臣沒有辦法,只好加班加點忙的腳不沾地,才將一切事宜都預備妥當。

至於繼位大典當日之勢如何隆重,文武百官如何思慮,暫且不必細說。

只說太子殿下登基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改年號為建元,大赦天下,大肆封賞。他將自己的父皇封為太上皇,父皇的嬪妃也都水漲船高,被封為太妃太嬪。太子妃順理成章封為皇后,其他幾位皇子也都被封為王。

其中三皇子被封為忠康親王,六皇子被封為義忠親王,七皇子被封為義賢親王,九皇子被封為義孝親王……十二皇子被封為忠順親王。

而一直遠在遼東一帶戍守邊塞的二皇子則被封為忠勇親王。因著遼東一帶常有蠻夷寇邊的緣故,忠勇親王已經有好幾年沒能回京。當然這其中也有忠勇親王素性耿直,最討厭京中皇子相爭人心叵測,勾心鬥角的緣故。再者忠勇親王少時體弱多病,聖人曾找神僧給他算過命,說他命中不該呆在皇城。於是聖人便將忠勇親王遷出宮中,一直養在平親王的府中。忠勇親王因在皇叔府中長大,自然而然便親近皇叔家的幾位堂兄堂弟。所以他自二十歲隨同平親王抵達遼東,一呆好幾年也不愛回來。

這回上皇退位,太子繼位。所有外省親王並節度使等都得回朝拜見新皇。平親王與忠勇親王一家人也在遼東局勢安穩之後,開始著手回京之事。

估計大概在四月份就能抵達長安。

目今暫且不說忠勇親王回京之事。只說尤三姐兒這個後世穿來的人在聽到六皇子被封為義忠親王,十二皇子被封為忠順親王之後……心下頗有些一言難盡的情緒。

不過此等心結不足為外人道。尤三姐兒也不會蠢到將這些事情拿來信口胡說。因此陳氏等人雖然好奇尤三姐兒為什麼在聽到眾皇子封賞的訊息後表現的如此異於平常,但百般詢問無果,也只得不了了之。

卻說太子殿下在封賞過諸位皇子妃嬪之後,卻並未按照某些臣子設想的那般,再次封賞群臣。不過太子門下心明眼亮之人卻是明白太子這種按兵不動的手段。

雖然俗話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太子繼位的情況同前人多有不同,在繼位之後的手段,自然也不好太過仿照前人。

如今聖人年事雖高,但聖體康健。考慮到聖人少年登基,素來乾綱獨斷,建元帝並沒有在繼位之後大力扶持自己的門下。而是繼續重用上皇老臣。尤其信任上皇心腹——也就是內閣首輔大臣章懷玉。每遇朝廷大事重要舉措,更是親至上皇跟前聆聽聖意。態度恭謹孝順,且比身為太子之時更甚。

上皇驟失權柄,原本還有些不適應,每每悵然若有所失。卻沒想到太子登基之後,不但對他的態度愈加親暱,而且每遇重大決策之前都會跑來請教他的主意。時間久了,上皇不但沒了失去權柄的惶恐,甚至還覺著這種無事時輕鬆自在,有事時還能發揮餘熱的狀態著實不錯。

便也不去糾結權柄之事。一時間父子兩個倒是越發的默契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旖吻

邐邐

蝴蝶軼事

醇白

綠茶美人在七零

林阿律

港綜:你管這叫臥底?

白白了開水

爆寵醫妃之病王太腹黑

香雪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