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四章,紅樓之拖油瓶,八爺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意。如今陳園與賢媛集名傳天下,京中仕宦清貴誥命貴女們不拘是為名為利還是為了人脈交際,皆想入集,且又限於陳園的會員制規定而欲進無門。少不得打聽了現是會員的各家女眷們,尋情找門路的想要得一得一封薦書,再捧上一年好幾千兩的會員費想要得一張賢媛箋。便是外省的大員女眷們,也都對陳園趨之若鶩。更是打點了厚禮賄賂賢媛集的誥命們。只求一份薦書。
眾多誥命貴女眼見如此,也樂得享受世交親友之奉承巴結,做足了姿態拿足了好處,才引著眾人入了園來。
尤三姐兒更是因著此舉賺的盆滿缽滿,叫人眼紅不迭。每每言語閒聊,少不得打趣笑問尤三姐兒又賺了多少銀子。
尤三姐兒見眾人都很關心這事兒,便又丟擲了另外一個大餌——便是請眾人拿銀子入股,也參與進陳園的日常經營。
賢媛集內的諸位女眷們原還眼紅尤三姐兒能日進斗金,且又佩服尤三姐兒智謀機辯,總能想出各種各樣的法子來撈銀子。卻著實沒有想到尤三姐兒竟然能大方到請她們入股共賺銀子<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一時間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更不知道尤三姐兒在打甚麼主意。
尤三姐兒又能打什麼主意呢?不過是學著後世企業經營上的融資上市罷了。如今這個世道,想要上市是沒什麼可能了。不過邀請大家融資進來,利益均沾的同時也是風險平攤的意思。
當然,尤三姐兒作為陳園的創始人以及決策人,要佔據絕對的“控股權”也是必須的。
至於賢媛集內的其他誥命們,也須得在其砸錢入資之前把事情分說明白——想要湊份子賺錢可以,卻也只能享受年底分紅,至於經營權決策權,卻是不要惦記了。
諸位誥命們原本就是眼紅陳園日進斗金的闊綽,如今見得自己能分一杯羹去,哪怕是沒有經營決策權,也都樂得無可不可。登時便打點了自己的嫁妝梯己過來參股。
尤三姐兒趁此機會又攬入一大筆巨資。好在她早已想好了後續的投資計劃。便在各家誥命融資過後,將各項投資搬上議程。
第一件事,便是以鏡花緣的名義成立了一份“女報”。說是“女報”,其實也不過是仿照此時的邸報而制的一份共深宅女眷們閱覽的小報罷了。上頭的資訊也無非就是京中時興的衣料款式,首飾花樣,八卦秘聞,章回話本等等,內容堪比後世的時尚雜誌。
因著賢媛集的會長乃是太子妃,理事並會員們也都是各位皇子妃以及三品以上的誥命夫人世家貴女。所以尤三姐兒在提出成立《鏡花緣報》的時候,眾人且沒想到那麼多,也沒擔心過輿論如何。反正這份報紙也並不對外男開放。
既然有了報紙,自然少不得要拉招商廣告。
尤三姐兒索性先同賢媛集內的誥命夫人們交代一聲,看各位誥命是否願意讓自家的陪嫁鋪子在報紙上打個廣告什麼的。至於剩下來的空版,才去外頭招商競標。
這部分的收益因著《鏡花緣報》才剛剛創刊,既未見得報紙發行量也未見得廣告效益,所以來“投標”的商家也都是將信將疑。尤三姐兒便將頭三期的廣告刊位半賣半送,且算是酬賓了。
而後尤三姐兒又提議各家誥命女眷們將自己手上的嫁妝鋪子的客戶資訊拿出來,大家彼此共同成立一個商業聯盟。到時候既可互通有無,也能守望相助,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產業鏈……
總而言之,當尤三姐兒忙的昏天暗地,好不容易將手上的人脈與各項資源整理明白整合成型的時候,外頭早已是夏去秋來,葉染金黃。
還是陳氏提醒了尤三姐兒一回,尤三姐兒才猛然想起,原來快到了寧國府操辦喜事的日子。
寧府賈珍替兒子求娶了一位寒門小戶之女。此事早在兩家交換庚帖之後便已在京中鬧得沸沸揚揚。
許多世家勳貴不明就裡,都曾暗暗打探過此事緣由。因此秦氏女同東宮的那點子瓜葛,早已成了長安城內不宣而知的秘聞。
太子殿下還曾因此被聖人訓誡過一回。好在陳珪早有計議,君臣二人暗中籌謀了一回,倒也讓此事不了了之。不過太子殿下仍舊因為此事對寧國府多有不滿,認為賈珍行事冒撞,不堪大用。
太子殿下的口風一漏,滿長安城內的人都在嘲笑寧府賈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過兩家早已交換庚帖八字定了姻親,木已成舟,容不得賈家反悔。這一門親事還得如約舉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