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爺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紅樓之拖油瓶,八爺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榮府嫡長女賈元春,乃是二房政老爺的長女,因她是正月初一日所生的,故名元春。其後迎春、探春、惜春三位姑娘方從了這個“春”字。讓寧府嫡長女並榮府長房庶女依從榮府二房女兒的字取名,固然是因為元春年長,卻也更是賈母溺愛長孫女,對其寄予厚望的緣故。
雖然尤三姐兒並不覺得生辰八字兒能決定命運,不過顯然賈母並不這麼想,她將元春養在身邊,自幼便教她知書達理,其後又將她送入宮中做女史。為的也不過是想讓元春在宮中扎掙幾年,也好入了貴人的青眼,給榮府博一場大富貴出來。
只可惜天不遂人願,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放三千宮俾出宮,那麼些翹首以盼的女兒不選,偏偏就將元春給劃到了遣散出宮的名單上。可憐賈元春這個榮府出身的嫡出女兒,在那“見不得人的去處”苦苦熬煎了那麼些年月,也不過是把光陰虛度,歲月空添。不但憑白蹉跎了好韶光。還讓榮國府淪為滿長安城內仕宦勳貴們的笑柄。
“……都說大姑娘是有大造化的貴人。昨兒我去那邊府裡給老太太太太們請安,也見了大姑娘一面。那通身的氣派倒是沒的說,難怪都說宮裡的嬤嬤會□□人。只是可惜了了,好端端一個國公府出身的嫡姑娘,倘若是積極後便出閣,這會子不說膝下兒女成群,也早該成了誥命夫人了。哎……”尤氏一壁說著,一壁捧著裝點心的攢盒示意二姐兒、三姐兒拈果子吃,“你說連咱們這樣出身的人家兒,都知道一入宮門深似海。老太太和二太太也都是明白人,怎麼卻看不破這個道理?可憐那大姑娘被遣送出宮,現在躲在家裡哭成個淚人兒似的。”
二姐兒素性溫柔和順,慈悲心腸。聽了這一番話,也跟著唏噓感嘆了一番,方才說道:“既是被遣送出宮,能夠闔家團圓,共享天倫,承歡父母膝下,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何況大姑娘今年左不過才二十出頭,又有這樣的身家背景,只要榮府老太太二太太肯留心,再挑個如意夫婿也不難。”
二姐兒自從退婚之後,因著懼怕外頭流言蜚語,一向不愛在人前說話。每日躲在家中不是做針線便是讀書練字,小小年紀倒是越發沉靜了。當初陳氏和三姐兒還十分憂心,生怕二姐兒一時想不開左了心性。索性和梁鳳饒的婚事定下來後,二姐兒又漸漸迴轉過來。雖不似三姐兒那般愛說愛鬧,倒也願意在人前走動說話了。
如今聞聽尤氏提及大姑娘的現狀,尤二姐兒心下頓時起了同病相憐的情緒。她耳根子軟,心腸也軟,最聽不得這樣紅顏薄命的事兒。聞聽榮府老太太、政老爺和二太太為了家中富貴就能狠心的將大姑娘送入宮中伺候人,更是一面心驚一面慶幸,還好自己的家人不是這般。
尤氏也知道二妹妹這般心思,忍不住苦笑道:“老太太和二太太倒是整天張羅著要替大姑娘尋個如意夫婿,又哪裡有那麼容易的事兒呢。現如今賈家不得當今的意,滿長安城內的勳貴仕宦誰不知道?那些個世家官宦,端的是捧高踩低燒熱灶的性子。眼見賈家如此落魄,況且大姑娘又有個在宮裡伺候人的名聲,那些個世家最愛面子的,又哪裡肯讓自家的出息子孫求娶大姑娘。下剩的那些人家兒倒是有意提親,偏偏老太太二太太都看不上。現如今高不成低不就的耗著,轉了年,大姑娘就二十一了。更成了老姑娘了。”
尤氏談及此處,少不得也想到了自己。陰差陽錯蹉跎了那麼些年,也只能嫁到寧府做繼室。雖說寧府當家太太的名聲聽上去不錯,可天底下的繼母又哪有好當的?也不過是外頭不知裡頭的事兒,花花架子表面光鮮罷了。
尤三姐兒聽了這一番話,倒是心下一動。她想到榮國府素來與四大異姓王交好。如今正趕上北靜王議親,倘若元春能小上幾歲,說不準這門親事當真能成。
卻不知道賈元春出宮之後,賈母倒是真有此意。甚至還以“女大三抱金磚”為由,想要試探北靜王太妃的口風兒。怎奈北靜王府得了世交的提點,知道朝廷有削藩之意,如今早已自顧不暇,他們連比榮府家大業大的江南甄家的嫡出女兒都婉拒了,又哪裡會退而求其次,顧全榮府的名聲臉面?
最終北靜王太妃只得親自入宮向宮中一位深得上皇眷寵的老太妃請安,並且替自己的兒子做媒求娶那位老太妃所出的康寧公主,又將已逝北靜王的兵權虎符交了上去以示忠心。上皇與當今議論過後,覺得北靜王年未弱冠又一直養在京中,大概也出不了什麼么蛾子,這才罷了。
北靜王乃少年俊傑,面容秀麗且身份尊貴,難得性情謙和友善,霽月光風,是長安城內出了名兒的風流人物,康寧公主能得這麼一位良人做駙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