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西洋絞殺戰(22),鐵十字,月影梧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美國到到現在為止一共動員了將近1000萬武裝力量,但扣除海軍、國民警衛隊、陸航以及雜七雜八的輔助人員後,類似於蘇德傳統步兵總數大概是400萬出頭,其中又有300萬以上是最近2年甚至1年內才擴軍的部隊,因為美軍對新兵的訓練週期要求是一年半,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後擴編的部隊大多已列入一線部隊。按陸軍大佬們的意見,其餘部隊還不能直接用於打仗,因此陸軍真正能動用的一線地面部隊兵力一共只有100萬上下,

從縱向比較起來,美國擴軍速度已算是相當驚人了,波蘭戰役前全美武裝力量一共不到35萬人,到1941年,已擴充兩倍達到百萬規模。但與德國比較起來,美軍的擴軍速度簡直就是渣渣——德國在1935年前恢復普遍兵役制度時全國只有20萬兵力(10萬國防軍+10萬預備役),到現在總兵力已將近1000萬,且70%以上都可以說是一線戰鬥人員。

歸根到底是美軍訓練強度太低、訓練起點太低,這不是諷刺美國人笨或文化素質低,而是美國長期在自由主義氛圍下,各種各樣思想千奇百怪,青年普遍缺乏紀律性和尊重權威的意識,這對組建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十分不利。而德國則不然,德意志民族是歐洲國家中紀律性、服從性最強的國家,國社黨上臺後更是變本加厲推動一元化體制,一方面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大量青少年以野外求生的名義接受訓練,以軍訓達到了訓練“預備士兵”的目的,另一方面成立了國家勞動奉獻團,名義上是參加義務勞動,但實際上透過整齊劃一的指令、用鐵鎬、鐵鍬進行了實地軍事訓練。

這個訓練過程絕不是嘻嘻哈哈的玩鬧,更不是美國年輕一代喜歡的野營或體育運動可相提並論的,這是預備訓練和動員體制,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優異的人員會被組織者確定為隊長——一旦參軍就是基層骨幹。而德國容克貴族與社會精英階層對軍人的重視,對軍隊生活的嚮往和強烈的復仇意志又是軍事傳統最深厚的培育土壤,再加上魏瑪德國12年兵役制度下的軍團團,這種制度化優勢確保了擴軍優勢。

換而言之,之所以美國培養新兵要一年半(德國一般是半年),是因為新兵訓練前期需要接受的服從意識、團隊生活、紀律性德國人早在當兵前就已具備了,真正參軍之後只要進行專項軍事訓練即可,而美國年輕人需要補課。更要命的是,美國參加戰爭比德國整整晚2年,德國已橫掃歐洲且付出的傷亡代價不大,培養起擁有數百萬精銳的一線部隊,新兵入伍馬上得到充分的鍛鍊。用麵糰來比喻,德國是麵糰基本完工,只要再加點水(新兵)就可以成型,而美國是麵粉剛剛具備,正打算往裡面放水(老兵)揉捏,離成型還早得很。

從師的編制也可看出來,德軍光在東線陸軍師一級的編制就超過了200個,加上西線和國內部分,總數將近300個,而美軍陸軍步兵師不滿60個,裝甲師10多個,再加2個空降師,基本就是美國陸軍地面部隊的基本盤,其餘300多萬兵力都在新兵營或者合成新編制的路上。

這100萬有戰鬥力的部隊又分多種情況:一部分兵力被麥克阿瑟帶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作戰,人數大概有15萬左右;一部分被布萊德利帶在南非,人數大概10萬左右;另一部分待在英國,人數大約8萬餘,其餘中美洲、南美洲駐軍人數加起來超過6萬——這些兵力加起來一共就佔了40萬。為執行聯合要素行動,陸軍一口氣準備動用12個師(包括2個裝甲師),這又佔用了20萬以上兵力。同時,由於非洲戰役、東非之角戰役的連續損失(總數超過10萬),馬歇爾手頭掌握的、實際可用的一線兵力還不到30萬,再刨除佔比較大的裝甲師,輕裝步兵師只有15萬左右。李奇微手裡一個軍兩個空降師加起來將近3.5萬人馬,在這最後的15萬兵力中所佔分量是很重的。

馬歇爾本來第一時間想調裝甲師上百慕大,但馬上想到這樣時間估計來不及,德國人很可能明後天就到百慕大,盲目上裝甲師弄不好被人半途包了餃子,增援百慕大速度必須要快,無論是從出動效率還是從作戰,空降部隊都是首選,更何況82空降師還有和德軍交手的經歷,他認為非常合適,羅斯福一問之下他就把82空降師報了出來。

“但82空降師不是剛剛遭到了慘重損失,整體減員超過四分之一?”

“從戰場上撤下來之後確實如此,但馬修出任18空降軍軍長後迅速進行了重組,目前問題並不嚴重。”經過馬歇爾的具體說明,眾人才明白李奇微對82空降師和101空降師的快速改造:李奇微將82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真神武三國

水長東x

帝君戀,傾城商後

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