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梧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四章 曙光(3),鐵十字,月影梧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物資運輸儲備,但現在並不一定投入運作,這是其一;要求從國內和南方透過鐵路運輸緊急調撥一批s艇和登陸艇,方便兩岸運轉物資,萬一浮橋被毀也能堅持,這是其二;工兵部隊加緊修復橋樑,特別是那幾座鐵路橋樑更是重中之重,這是其三。”蔡茨勒頓了頓,“右岸地區情況不明,在翻漿期結束前,擬最多隻部署不超過25萬人的部隊,做好應對一切突發事件的準備。”
“你擔心敵人吃掉我們?”霍特好奇地問道。
“不,我擔心他們不來。”蔡茨勒微笑道,“如果我把50萬一口氣壓過去,敵人肯定沒這麼好的胃口,只怕縮得更快,但25萬就不一定了,這個明晃晃的誘餌說不定能讓敵人大著膽子撲上來,這樣我們在初冬就能和敵人大戰一場。”
“如果不來呢?”
“那就拖到翻漿期後再行動,至於其他就只有上帝知道了……”
魏克斯、莫德爾和霍特三大司令官交換了一下意見,認為總參謀長的辦法還是積極穩妥的,先考慮把紅軍引誘出來打一打,南北南翼可以,中路的右岸突出部也行,總比目前乾瞪眼找不到人要好。
10月8日,第2個集團軍陸續渡河,到10月15日翻漿期逐漸開始為止,德軍透過三個浮橋區域一共過去將近25萬人馬。指揮部滿懷希望地等著紅軍衝上來,但令眾人大失所望的是,偵查顯示敵軍還在快速撤退,根本沒一點要衝過來交戰的意圖,除偶爾逮住游擊隊廝殺一場外,基本就沒發生過營以上級別的戰鬥。映入眼簾除了焦土還是焦土,昔日生機勃勃的伏爾加河兩岸似乎一夜之間變成了無人區。
有一點情況引起了指揮部的高度重視,伏爾加河流域原本是蘇聯相對比較發達的工業區,但專家們對工業殘骸進行檢查時發現,很多工業裝置已提前拆走了,拆不走的也有組織、有步驟地實施了縱火或爆炸,破壞得相當徹底,不像是臨時性的動作。從現場痕跡看,很多行動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前就實施了——那時候甚至曙光戰役的計劃還未展開討論。
“真是個可怕的對手,拿破崙皇帝當年輸得一點都不冤枉,俄國人近乎有無限的縱深……”魏克斯在戰場巡視的飛機上感慨道,雖然伏爾加河兩岸500公里領土是極大的一塊土地,但放在蘇聯巨大的版圖上,卻只是很細小的一條。
俄羅斯解放軍高層對紅軍的破壞行動大加咒罵,認為是敗家子行為,不過也就只能罵罵而已,反正斯大林又聽不到。
“到底是斯大林還是紅軍總參謀部在指揮這場戰鬥?”
“這有區別麼?現在還能有不受斯大林擺佈的純粹軍事路線?”
“有一點是確鑿無疑的,至少我們佔領了至關重要的伏爾加河兩岸,無論戰線重心向何處轉移,我們都可以從容應對。”
“還有一點更確鑿無疑,我們進入了無人區。60萬大軍一開始只要扼守中路戰線不大的地方,現在突然俄國人又硬塞給你40萬平方公里,差不多波蘭這麼大的地方,兵力密度一下子就降低了。”
“可適當投放一些二線部隊,比如再追加20萬。”
“當然可以,前提是你有辦法再拿出供應20萬人的運力來,否則大家一定要捱餓、挨凍……”
指揮部裡的作戰形勢分析會上,一干參謀圍繞下一步作戰策略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見。雖然“圓滿”甚至超額完成了曙光戰役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但那僅僅是指地圖佔領面積,德軍一心想要逮住廝殺的紅軍主力完全不見蹤影,消滅敵軍的人數只增長到了不到12萬,遭遇的平民也只有不到30萬。
這數字比紅軍自己統計的要低,因為在部隊轉移和撤退過程中,那些士氣低落、以新兵為主的部隊經常會發生潰散或譁變,很多中年大叔和少年兵逃離部隊後立即把軍裝一脫,又變回了德國人眼裡的平民,然後蜂擁著找來索要糧食——他們聽說過種種傳聞,說德國人現在基本不殺平民,非但不殺,還轉移到各東方國家或新俄羅斯去進行安頓,有腦袋活絡的人甚至在考慮去聖彼得堡的部隊混口飯吃。
“元首最新命令:翻漿期軍隊暫停進攻,全力把俄國平民輸送到後方。斯大林這麼想要無人區,我們就成全他,伏爾加河兩岸徹底清理,打出500公里隔離帶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