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2章 不速之客,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沒有固定的稽核標準,官聲不代表一切,因為這東西可以造假。

這年頭在朝無人你還想當官?就算讓你考個狀元回來,讓你在翰林院裡磨上幾年,然後給你指派到南京六部當個閒官,一輩子都掌握不到實權,僅僅靠混資歷,沒到三四品就得致仕。

如果朝裡有人,哪怕只是個市井無賴,照樣升官發財。

文會相邀之所,是一處福建商人開設的茶樓,名叫閔生茶樓,閔通憫,意思是憐憫眾生的意思,同時閔又通閩,意指福建人。自打景泰初年開始,這兒便成為福建人在京的一個重要聯絡點。

在商會概念還朦朧一片的時代,這種帶有一定商會和同鄉會性質的場所已經出現,而且發揮的聯絡溝通作用也是顯而易見,至少福建人到京城,就算遭遇盜匪囊中羞澀,到這裡也能得到一定庇護,會有人幫你想辦法跟福建的家人取得聯絡。福建那邊過來的信函,如果沒有確切的收信地址,多半也是透過閔生茶樓轉交。

沈溪和蘇通來得早,茶樓裡客人不多,多半都是福建舉子,這些人年歲以三四十歲居多,家世普遍較好。

因為頭年裡福建鄉試中,營私舞弊的情況非常嚴重,真正寒門弟子中舉的就那麼幾個,而且這些人本該列於桂榜頭幾名,但張榜後他們最多吊榜尾,甚至有很多人悲慘落第。

沈溪則屬於異類。

當然沈溪的家底也是相當豐厚的,福建省來京趕考的舉人,許多都覺得沈溪是靠背後汀州商會的賄賂才有了去年鄉試解元的功名,因此沈溪在得到很多同為納賄中舉士子的恭維之餘,也遭到那些寒門舉子的憎惡。

有些事沈溪沒法解釋,本來參加文會,目的是多結識一些朋友,至於這些朋友對他未來有什麼幫助,那是其次的,主要還是為了承蘇通的情。

蘇通在聯絡這些事上,顯得非常的積極和熱情,沈溪實在推脫不過。

翰林院中的“翰林”,素來南直隸學子最多,其次就是北直隸順天府,福建雖屬於大明的教育大省,應往屆中進士的不少,但留在翰林院的人卻不多。這次文會,只請到兩名翰林,一名是福建的,還有一名是湖廣的。

這次過來的幾名考生,也包括湖廣、江西的舉人,全部加起來有四五十人,齊聚一堂,茶樓二樓竟然顯得有些擁擠。

但蘇通等人交遊畢竟有限,使得邀請前來的人中,只有沈溪因為是一省解元名氣有些大,而別的舉人,基本都是各省鄉試二十名開外的人物。他們的目標,就是認識一下兩位翰林院的“翰林”。

在明朝,翰林院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其官吏官品雖低,卻是清貴之選。內閣大臣必出自翰林官,也是不成文的規矩,官員未在翰林院供職過,就沒資格成為內閣輔政大臣。如果翰林得以入閣參與機密,更是貴極人臣。

文會開始,跟以前當童生、秀才時參與的文會不同,舉人的文會,尤其是舉人在會試年舉辦的文會則更注重實用性。

所有人來就是為了一個目的,做文章,讓翰林幫忙點評,分出優劣,再排定一下名次,更要作出預測,誰的文章達到中進士標準,誰距離中進士還有些距離。

兩位翰林商量著出了題,沈溪和蘇通這邊拿起毛筆來寫文章,蘇通提了一嘴:“吳公子不太給面子,接受了請帖,人卻沒來。”

沈溪這才知道蘇通還請了吳省瑜。

也難怪,吳省瑜心高氣傲,又氣不過在福建鄉試中敗北,既然知道沈溪要赴會,他怎會來參加?

做一篇文章,就算是翰林覺得他作的好,但他比沈溪年長几歲,那是份屬當然,沒什麼榮光,可若是翰林覺得他做得不好,那他是把臉送上去找人抽。

吳省瑜最佳的選擇,當然是退避三舍。

眾舉人都在作文章時,旁邊卻有個另類,坐在那兒什麼事都不做,一臉凶神惡煞望著在場之人,就好像隨時要吃人一樣。

最開始別人只當他是隨從或者護院,今天來的人多,眾舉人相互寒暄攀關係,就沒去理會。可如今都低下頭做文章時,旁邊還坐著個兇惡的人物,有些好事的就想知道這人到底是什麼來頭。

做了舉人,在地方上就是“老爺”,到京城來趕考多少都帶著一些家僕和隨從,但這些人卻是沒資格上樓來的。

眾人中,就算家境不好的,也會得到一些士紳的“資助”,地方士紳想透過這些舉人老爺“避稅”,所以唯恐巴結不及。

沈溪對於在場之人異樣的目光全當沒看到,只要王陵之按照他的吩咐,老老實實坐在一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山記

石頭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