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朝中忌諱事,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溪,若有所思:“或許是陛下要對本屆新科進士有所補償吧。”這句話,頓時讓翰林們心頭舒服了許多。
己未科進士沒遴選庶吉士,進不了翰林院,將來便沒有入閣的機會,派他們出去公幹,權當歷練吧。
很快眾翰林便回到各自位置,因為上班不久謝遷又來了。
閣老不在文淵閣待著,到翰林院來必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謝遷進了翰林院大門,卻沒直接到後院的公事房,而是往署堂那邊去了,此次他來翰林院的其中一個目的,便是找侍讀和侍講,把幾分誥敕交過去……應該是翰林院所擬幾份誥敕不太合弘治皇帝心意,發回來重擬。
自打沈溪進翰林院,這種事已不是一次兩次了。
以前掌誥敕的人可是公認“文章宗匠”的程敏政。程敏政做事深合弘治皇帝心意,如今他下了詔獄,別人既要體察弘治皇帝的想法,做到不出紕漏,還要讓誥敕顯得文采斐然,這差事真不容易。
不過單論程敏政的學識,確實遠非平常人所能及,不然也不會弘治初年便參與修撰《憲宗實錄》,其後又擔任《大明會典》副總裁了。
弘治皇帝看慣了華章,突然看到一篇質量只能算是中等的誥敕,自然覺得索然無味,無法顯示天子的威儀和氣勢,發回重寫在所難免。
謝遷去署堂那邊約莫盞茶工夫,正當後院公事房裡的翰林暗自揣摩謝大學士因何造訪時,謝遷人出現在了門口,眾翰林趕緊起身行禮。
“不必多禮,老夫只是來走走,你們各忙各的。”
謝遷話說得輕鬆,但誰不知道他是有名的笑裡藏刀?
平日謝遷是好說話,但他卻是出了名的不好相與,謝遷不同於劉健和李東陽的地方,在於他做事很可能在歡聲笑語的狀態下突然發難,讓人下不來臺。
就說這次弘治皇帝發誥敕回來重寫,他作為監管翰林院的內閣大學士居然笑得出來,誰知道他會不會藉機發難。
“沈修撰,出來一下。”
最後謝遷笑眯眯看向沈溪,朱希周等人聽到後對視一眼,心裡想的都是,難道謝閣老又來找沈修撰問禮部鬻題案之事?
沈溪放下手頭的事情,拘謹地跟著謝遷走出公事房,到了外面院子,跟隨謝遷到了池塘邊的亭子,待謝遷坐下,他才恭敬問道:“不知謝大學士找學生有何事?”
“哈哈,不用緊張,沈溪小友,一定要有事才能找你嗎?偶爾也可以過來跟你敘敘話……”
或許這話連謝遷自己說出口都覺得不可信,話鋒隨即一轉,“記得上次陛下問洪武事?你進呈的條子,可是寫了‘建文’二字?”
沈溪一個激靈,事情過去有段時間,如今重新拿出來說項,是否弘治皇帝有什麼意思要借謝遷之口表達?
“正是。”
沈溪知道這種事瞞不過,他兩次條子的字跡都一樣,謝遷比對一下大概就會明瞭。
謝遷點點頭:“那你說,這二字是何意?”
明知故問!
“建文”二字能有何意?不就是建文帝的年號,就算把人家的皇位給篡奪了,也不該歪曲篡改歷史啊!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作為翰林官就應該清楚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既然把事提出來,就得為此負責。
沈溪坦然道:“據學生之前所查,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年號,朝廷並未正式用過,是在太宗皇帝繼位後,下詔修改,至於這四年間的年號,其實為……建文,建文年號共使用了四年。”
這次輪到謝遷驚訝了。
你個毛頭小子知道得挺詳細啊,知道就知道了,居然還敢明目張膽說出來,不怕皇帝怪罪於你?
沈溪還真不怕!
如今已非永樂朝,若那時候說出這話,別說問罪,殺頭都有可能。
但如今距離明成祖朱棣去世已經有七八十年,民間早將皇嗣的正統歸於成祖這一脈,這是外因。
內因是弘治皇帝突然提出洪武事,並以此策問,問的還不是別人,而是素以學問著稱的翰林官。
就算翰林官再閉目塞聽,總會有人知道這段歷史,弘治皇帝分明是要去偽存真,要的是真話而非敷衍。
謝遷諱莫如深一笑:“你小子有點兒學問,這樣吧,你回去寫個奏本,呈到內閣。就這幾天,時間不宜太長。”
沈溪問道:“寫何奏本?”
謝遷這次臉上的笑容多少帶著幾分促狹:“還用得著老夫提醒?你自己看著寫,不過奉勸你一句,在遣詞用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