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1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殿試與鄉試、會試在號舍內考試不同,這是一次在皇宮奉天殿外舉行的露天考試,天氣晴朗還好,若是遇到陰天下雨,考試便會相應延期。

考試的日子都是由欽天監算出來的,但即便是科學昌明的時代,也無法精確判斷一天內是否颳風下雨,更別說讓欽天監的人提前好些日子去算,這本身就有點兒撞大運的意思。

好在老天爺給面子,風和日麗,在這樣的環境下考試,算是一種享受。

弘治皇帝朱祐樘高高在上,身邊分列十四位殿試閱卷官,而在他們面前的露天廣場上,坐著本屆殿試應試的三百名貢士。

隨著制誥宣讀完畢,以制誥為主體的考題也下發到每一個考生手中,考生可以將制誥詳細閱覽,從中找出本次策問題的四道小題。

“制曰:朕惟自古聖帝明王之致治,其法非止一端,而孔子答顏淵問,為邦但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為言說者,謂之四代禮樂然。則帝王致治之法,禮樂二者足以盡之乎?”

“宋儒歐陽氏有言,三代而上治出於一,而禮樂達於天下,三代而下治出於二,而禮樂為虛名,當時道學大儒稱為古今不易之至論。今以其言考之,上下數千餘年,致治之跡,具在可舉而論之乎?”

“夫三代而上,無容議矣,漢高帝嘗命叔孫通定禮樂,負魯兩生不至,謂禮樂積德百年而後興。厥後三國分裂,其臣有諸葛亮者,而世儒乃或以禮樂有興,或以庶幾禮樂許之,蓋通與亮之為人,固不能無優劣,要之於禮樂,能興與否,亦尚有可議者乎?”

“我國家自太祖高皇帝,以神武創業,聖聖相承百有餘年,禮樂之製作,以時以人宜無不備矣,然而治效之隆未盡復古,豈世道之升降不能無異耶?抑合一之實,猶有所未至耶?朕祗承丕緒,夙夜惓惓欲弘禮樂之化,益隆先烈而未悉其道,子諸生其援據經史,參酌古今,具陳之,朕將親覽焉。”

沈溪拿到制誥全文,通覽一遍,很快便將四道問題全數找了出來。

這是一篇關於禮樂的制誥,第一題說得很明白:“則帝王致治之法,禮樂二者足以盡之乎?”

意思是,禮樂二事,足以道盡帝王致治的方法嗎?

這問題從辯證角度來說,純屬扯淡,光靠禮樂就能治國,那要軍隊做什麼?外敵入侵時你派人去給那些蠻夷講禮樂?法度又作何用?做帝王的如何用至高無上的大權去震懾人心?

但在這裡,這道題卻不能這麼論,因為禮樂之治可是出自至聖先師孔子之口。顏****孔子為政之道,子曰:“為邦但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為言說者,謂之四代禮樂然。”

連孔聖人都說了,只要把禮樂搞好,則天下安定,四海昇平,你敢跟聖人唱反調,你是不想要功名了是吧?

所以第一題,就算你不同意孔聖人的說法,也要贊同這種觀點,因為這是科舉考試,不是讓你自由發揮。

第二題則根據第一題來進行引申,問的是為何漢唐宋三代的禮樂之治不及上古堯舜禹三代?

這又是一個偽命題!

根據歐陽修的一句話,非要說漢唐宋三代的禮樂之治徒有虛名,不及上古堯舜禹三代,你歐陽修是誰,不過是宋朝的一個大儒,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如今大宋朝的禮樂之治不怎麼樣啊,然後就開始發表見地。

可問題是,上古堯舜禹三代的禮樂之治到底什麼樣子,沒有人見過,所查所證不過是透過春秋之後的一些典籍,沒親眼見過誰知道堯舜禹的禮樂之治就不是徒有虛名?

實際上那時候的人連生存都成問題,茹毛飲血的事沒少做,這就是儒家所崇尚的禮樂之治?

可三皇五帝到底是儒家所崇尚的聖明君主,聖明君主必定有聖明之治,禮樂之治超乎後世,連歷代皇帝都不敢自比三皇五帝,若哪個皇帝真這麼說了,必然會被史家恥笑。考生若拍馬屁說,陛下聖明禮樂之治可超堯舜禹三代,你這是馬屁拍在馬蹄上。

看到這問題,沈溪又有些無奈,沒辦法,還是要做違心之言。這兩道問題都是典型的唯心的考題,想辯證地去理解根本行不通。

好在第三題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第三題問的是,如何評價叔孫通和諸葛亮在禮樂之治上的建樹和作為?

叔孫通和諸葛亮都是一代名儒,一個接受漢高祖委託來制定漢朝禮樂法度,諸葛亮則是靠禮樂來教化百姓,令漢室偏安一隅但儒學禮樂並未因此而斷絕。二人貢獻都不小,可前文已經把論調給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山記

石頭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