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6章 壬戌科殿試,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弘治十五年開春後,兩件事被人們所熱議。
一個是壬戌年的殿試,一個則是《大明會典》成書。
沈溪並未親身參與這次會試和殿試中去,以他的官職和資歷,也沒資格擔任殿試讀卷官,不過身為三名閣臣之一的謝遷則不出意外地做了殿試讀卷官。
《大明會典》成書,跟沈溪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沈溪是《大明會典》的纂修官之一,而且他的功績相對排前,得益於他對於洪武末、永樂初的典章制度的撰寫,連弘治皇帝都不能否認其在纂修官中的地位。
不是沈溪的話,很多內容將被歷史淹沒,不存於世。
朝廷正式的頒賞沒有出來,不過看情況,應該會等殿試結束、新科進士的名單出來之後,再行頒賞。
但吏部、禮部和翰林院三方,已經在擬定有功人員的嘉獎晉升名單,呈遞弘治皇帝御覽,由朱佑樘親自批覆。
弘治皇帝大病初癒,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但好歹能親自處理政務了。
弘治皇帝有意大肆犒賞《大明會典》的修撰人員,除了彰顯朝廷對於規範典章制度的重視,也是想借此升遷一批官員,為太子成年後臨朝輔政,甚至太子將來登基執政打好堅實的基礎。
吏部、禮部和翰林院擬定的功勳名冊和嘉獎方案中,對於官員的升遷幅度不大,弘治皇帝直接給打了回去,讓三衙門重新擬定,一時愁煞人。甚至吏部尚書馬文升這樣經驗豐富的老臣,都不知弘治皇帝是嫌升遷幅度太大,還是太小,亦或許是有某些人不該出現在嘉獎名單之中?
關於弘治皇帝為什麼要把功勞簿給打回來,一時間眾說紛紜。
翰林院如今的掌舵人是翰林學士梁儲,禮部的掌舵人是禮部尚書傅瀚,吏部的掌舵人是吏部尚書馬文升,三人都不知該如何是好,最後請示馬文升之後,由馬文升親自進宮面聖,準備問個究竟。
結果,弘治皇帝卻以身體不適為由,並未賜見。
實在沒辦法了,馬文升只能到內閣,跟大學士李東陽和謝遷商量。
本來這種事問首輔劉健最好不過,可這會兒劉公身體不太好,做事糊塗,問他什麼都是答非所問。
馬文升歲數比劉健還要年長一些,他明白劉健是故意推諉,涉及到論功請賞的問題,劉健不想過多幹涉皇帝和臣下的意思,所以劉健選擇了不管不問。
馬文升找到李東陽和謝遷,在朝廷頂級文臣中,五十出頭的李東陽和謝遷都是屬於“少壯派”,他們的意見至關重要。
但李東陽和謝遷的觀點卻截然不同。
李東陽認為應該是奏摺中論功請賞的官員數量太大,翰林體系下可沒那麼多官職供升遷,所以弘治皇帝打回來重新擬定。
謝遷的意見則恰好相反。
謝遷認為應該再增加一些有功人員的名單,最好把翰林體系中所有參與修書的人都名列其中,每人最少都官升一等。
馬文升沒說什麼,李東陽和謝遷反倒先爭吵起來,私下裡的至交好友,居然因為揣摩皇帝的心意而爭了個面紅耳赤。
本來謝遷沒資格跟李東陽爭辯什麼,因為李東陽在輔政大學士中名列第二,他只排第三位,規矩是官大一級壓死人,下屬只能聽從上司的意見。
可這會兒謝遷不服自己是老三,這兩年我做事深得皇帝心意,你說我第三就第三?憑什麼我不能當次輔?
文淵閣內,一旁觀望的馬文升著實無奈。
作為吏部尚書,馬文升算是堂官之首,可如今大明的情況是,內閣大學士的地位逐漸凸顯,連他這個吏部尚書的地位都要遜色閣臣一籌。
偏偏在這件事上,馬文升沒有參與過修書,功勞跟他一點兒關係都沒有,而李東陽和謝遷雖然也沒怎麼參與,但他們掛著總裁官的名號,在最後擬定的有功人員中非得有他們不可,而且絕對是一等一的大功。
本來就不及閣臣的地位,等劉健、李東陽和謝遷再受賞之後,馬文升就更要低人一等了,偏偏現在李東陽和謝遷還在那兒爭論不休。
“兩位閣部,老朽不明所以,還是先回衙與傅尚書商討之後再做決定。”馬文升起身告辭,不管李東陽和謝遷有何反應。
謝遷氣呼呼從文淵閣出來,以前他屬於老奸巨猾、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那個,不會主動跟李東陽爭什麼,可在年前主持了一段時間內閣事務後,謝遷有些不甘於人下,居然面對李東陽這樣的好友也會來火氣。
回到家中,正好見到沈溪在書房看書,這才記起之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