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九五章 終場換人,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什麼都沒有,再加上其內部叛亂,此番出使註定會有諸多波折,就應該讓這小子多去受點兒磨練,讓他知道朝廷是尊卑有別的地方……別以為你是翰林官,年紀輕輕就想在別人頭上拉屎拉尿!

跟以往不同,朱祐樘並未挨個詢問每個人的意見,見李東陽和曾鑑意見相左,便把挑選出使草原使節一事暫時放下,轉了個話題:“倪尚書今日再次告病,之前他已接連上疏請辭,諸位有何見地?”

一個問題尚未解決,第二個問題又來了。

吏部尚書倪嶽體弱多病人盡皆知,不過如今滿朝上下,還真沒哪個老臣能接替這個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位置。

歷史上的倪嶽,正是死在自己吏部尚書任上,同樣是今年,只不過是九個月之後的事情。

關於倪嶽之事,所有人皆緘默不語,最後朱祐樘看著首輔劉健,問道:“先生有何高見?”

劉健看了看身旁老眼昏花的馬文升,道:“若倪尚書乞老歸田,能擔當吏部尚書職位的,恐只有馬尚書一人。”

一句話便說明七卿的地位排次。

馬文升論資歷可比倪嶽深多了,不過倪嶽走的是翰林院升官的路線,當馬文升在邊關打拼時,倪嶽舒舒服服地沿著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東宮講師以及禮部右侍郎、左侍郎和禮部尚書的途徑青雲直上。

最後到倪嶽擔任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時,馬文升已經當了十多年的兵部尚書,為此馬文升頗感不平,回到家中寫了一首詩,其中便有“朝罷憑闌一黯然,獨將心事訴蒼天”一句,發洩心中的牢騷。

眼下倪嶽終於又退了,若是直接提拔吏部侍郎上位,會顯得不能服眾。

這也是吏部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六部中若其他尚書出缺,或以尚書之間平調,或以侍郎升之,唯獨只有吏部尚書,掌管著天下官員的官帽子,基本都是從德高望重的老臣中抽人員接任。

這也是為何要在屠滽致仕之後,把倪嶽從南京兵部尚書職位上調到京城的根本原因。

朱祐樘點了點頭,連他自己也覺得讓倪嶽繼續當吏部尚書有些太難為人了,自從去年年底倪嶽臥床不起,如今已有近一個月未參加朝會,吏部的事情可拖延不得。同時朱祐樘也覺得,馬文升足以當得起吏部尚書之職。

“但……”

朱祐樘依然有些遲疑,“這樣一來,兵部尚書便出現缺額……”

“陛下,不是有劉尚書嗎?”

尤侃侃謝遷此時站了出來,等他把人選提出來,這次不但弘治皇帝,在場所有大臣都點頭贊同。

不管這些大臣以前服不服劉大夏,但劉大夏現在在延綏打了一場大勝仗,振奮軍心士氣,而且劉大夏一向是弘治皇帝倚重的實幹之臣,經常為皇帝走南闖北,如今立下大功,人也六十好幾了,是時候回京享清福。

相比而言,六部中戶部尚書管著錢袋子,似乎比起兵部尚書更尊崇些,但大明以武立國,兵部尚書在六部排行中位列第二,這也是倪嶽調任南京禮部尚書後,下一個職務是兵部尚書的根本原因。

對於皇帝來說,軍權肯定要掌握在放心的人手裡,而對劉大夏來說,兵部尚書比起殫精竭慮打理錢糧的戶部尚書要輕省許多,正好可以養老。

可問題又來了,馬文升接替倪嶽,劉大夏接替馬文升看起來都很好,可問題是誰來接替劉大夏的戶部尚書職務?

戶部可不是人人都能幹,光會耍嘴皮的人,到了這任上肯定做得一團糟,就像劉大夏能力這麼強的人,在戶部尚書任上這兩年,做得也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弘治朝晚年,大明財政赤字愈發明顯,只是有著之前的積累,才未出現大的問題。可現在北關相繼經歷戰事後,國庫空虛的問題又擺在了明面上。

李東陽進言:“陛下,老臣以為右都御史佀鍾德才兼備,或許可執掌戶部。”

佀鍾跟馬文升、李東陽的關係很好,歷史上,恰好是佀鍾接替周經為戶部尚書,也是因為沈溪的到來,歷史發生偏轉,劉大夏中途插了一腳成為戶部尚書,才讓佀鍾一直在右都御史的任上一干就是多年。

“好,那此事就這麼定了。”朱祐樘在徵求眾人的意見之後,把人事任免就此決定下來。

朱祐樘是個喜歡聽人意見的皇帝,不但六部尚書,連內閣大學士的任免也基本是由七卿和內閣大學士自己提出,再經過稍微商討之後做出決定,這也是明朝容易出現朋黨的根本原因,很多官員都是可升可不升,但若朝中有人,那升官就容易,否則就有很大的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蓮元了凡決

凡菩提

劍破天門

戲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