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寒門狀元,天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風調雨順”的文字比比皆是。

“難道不派一個沈溪出去,天下人……包括皇帝和內閣,就要被矇在鼓裡嗎?”

謝遷有些憤怒,他馬上寫了奏本要向皇帝稟明此事,作為內閣大學士,寫奏本並非他的本職工作,謝遷很久沒親筆寫過奏本,拿起筆都有些手生了,到底是批別人的奏本容易啊,自己來寫,一時間真有些無從下筆。

不過,謝遷仔細想了想,災情該提還是要提的,不過地方官瞞報的事就不說了,旱災也先往小了說,讓弘治皇帝以為,這只是偶發的一次小範圍旱災,讓朝廷有所準備才是最重要的。

謝遷把奏本寫好,趁著這天午朝朝會,謝遷到了乾清宮,面對皇帝的召對,他果斷將自己的奏本呈上,等皇帝看過後,臉色立即變了。

奏報旱災的不是御史言官,而是內閣大學士,是否說明都察院形同虛設?

“閔少保,怎麼回事?”皇帝怒氣衝衝拍了一把桌子,讓太監將謝遷的奏本送到都察院左都御史閔圭面前。

閔圭看過後,本想直接斥責寫奏本的人僭越,但想到這奏本是謝遷所上,他還是改換了辯論的方向:“陛下,是臣失職,臣回去必當嚴加查明……”

到了此時,在場的大臣尚不知發生了何事,等皇帝讓人把謝遷的奏本讀了,在場大臣不由悚然色變,居然在京城周邊發生旱災,而且是從頭年年底就發生之事。

李東陽道:“陛下,為今之計,還是先派人去地方查探,以觀災情輕重,以便作出妥善安排。”

李東陽這話帶著一點敷衍,不過作為“李公斷”,能當機立斷給皇帝出如此提議,也說明他是為皇帝著想,既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

連李東陽自己都沒聽說華北和中原地區發生了嚴重旱災。

朱祐樘微微點頭:“此話甚為有理,著戶部侍郎高明城帶人前去檢視京師、河南和山東等地災情,不得有誤。”

地方發生旱災,皇帝就算派人去查,也應該派科道官員去比較合適,可皇帝卻直接派了戶部侍郎去,這說明皇帝因此事對科道的人有所不滿。

至於高明城這個人選,在場有很多大臣還不贊同,因為這個人本身品格就很一般,高明城是從河南巡撫任上調任戶部郎中,後來又因為獻出貪汙的贓款獲得弘治皇帝重用提拔為侍郎,讓他到地方行使監察之責,難保他不會要挾地方,發生中飽私囊的行為。

況且,戶部內部對於高明城貪汙受賄有公認,他的戶部侍郎當得有名無實,劉大夏對他防範得很緊,此時派高明城出去,很難保證不會引發民亂。

不過自從高明城投奔張氏兄弟後,便為弘治皇帝器重,簡直要把此等奸邪當作心腹來使用,一個乙科出身的官員,能做到六部堂官已惹人非議,皇帝不會是準備讓這個乙科出身的貪官進一步當尚書吧?

午朝散了,閔圭幾步追上謝遷,帶著幾分慍色,厲聲問道:“謝閣老這般做,怕是有些不太厚道吧?”

一句話,就令場面尷尬萬分。

同為朝臣,所做的都是為朝廷謀福祉,七卿之一的左都御史直接呵斥內閣大學士“不厚道”,這是要準備掐架?

謝遷神色傲慢,似乎並不想跟閔圭解釋什麼,倒是旁邊右都御史佀鍾趕緊過來勸說:“謝閣老不過是公事公辦。”

“既是公事公辦,有此等事為何不先知會我都察院?奏本連通政司都沒過,直接就帶到聖駕之前,這是要行內閣大學士的便利?”

任何人的奏本,照理說都是要從通政司轉呈,到內閣,再從內閣到皇帝手上,中間還會涉及到謄抄、備案的問題。

地方發生旱災,這種奏本按照既定程式上奏,閔圭作為左都御史不可能事前一無所知。現在他卻被皇帝問了個啞口無言。

一向大公無私的劉健冷聲道:“地方有災情,所知之人如實上奏,不該是為人臣的本分?倒是朝廷上下對此一無所知……確實應該好好查查,到底是誰有意瞞報。”

李東陽沒說話,謝遷也沒說話。

在這個問題上,謝遷的確有誠心為難都察院和地方官府的意思,他或許是覺得“理虧”。

有劉健這番話,閔圭再想追究,便要掂量自己夠不夠格。

其實他也知道自己就算是七卿,論地位跟謝遷這樣的內閣大學士也是無法相提並論,質問謝遷不過是一時出離憤怒。

旁邊馬上有大臣過來說和,閔圭氣呼呼拂袖而去,眾大臣各自散了。李東陽才看著謝遷道:“於喬今日似乎莽撞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池田之野望

0木君生0